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拧紧“节水阀” 做好“水文章”——金昌金川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综述

 2024/10/01/ 08:2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谢晓玲 张珊 郭永霞

拧紧“节水阀” 做好“水文章”

——金川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综述

铺设了喷灌设施的绿地。

金川区高标准建设农田。

  谢晓玲 张珊 郭永霞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要素。

  金昌市金川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这里降水稀少,水资源十分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金川区把节水作为突破水资源瓶颈的关键一招,健全节水制度,拧紧“节水阀”,统筹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问题整治,做好节约用水文章,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让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起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着力创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

金川区双湾镇的智慧农田。

  前不久,在金川区双湾镇的小麦玉米宽幅间作千亩示范田旁,参加全国旱作节水增粮技术培训班的学员们眼前一亮:田地中的小麦间作套种玉米,两种作物,两个滴灌系统,互不干扰。

  “我们这里的小麦是在每年3月20日后种植,玉米是在4月20日后种植,两种作物间作套种后,5月份玉米不需要浇水,而小麦需要灌溉,所以我们会把玉米滴灌系统关闭,只开启小麦滴灌系统,从而做到精准灌溉。”双湾镇干部姚吉文介绍,示范片区集成应用了小麦浅埋滴灌、玉米宽窄行、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的单一性,播种、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亩均可节水35%,增收400到500元。

  近年来,金川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创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制定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包抓责任制,严格实行县级干部包镇、科级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制度,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狠抓农业节水工作落实,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持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扎实推进全区高效节水农业向纵深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个,完成投资3.3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3.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12%,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耕地高效节水全覆盖,为全区节水增产和有效提升稳粮保供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金川区指导农户科学合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广玉米蔬菜膜下滴灌、玉米密植栽培、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后茬复种、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模式。通过集成应用水肥分控、精准导航等新技术,转变用水方式,挖掘农田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益,着力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区已实现高效节水技术措施全覆盖,全面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金川区积极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开展院地、校地合作,紧盯高效节水农业,打造资源配置合理、建设标准规范、整体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高效节水示范点。2024年建成高效节水示范点14个,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实现“四节一增”(节水、节肥、节本、节种、增产)目标。

  与此同时,金川区积极探索农作物智能化管理,着力推进科学用水节水。在位于金川区双湾镇古城村的农业智慧灌溉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可以看到,基地的精准灌溉系统囊括了“本轮灌溉与实时作业”“阀及配肥设置”“今日实时降雨量”“墒情监测网”等多项内容。金川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婷介绍,基地配套了数字化、智慧化、实用化的智慧灌溉系统,可在多地块、多作物混合种植条件下实现智慧节水、精确配水、精准施肥目标。应用智慧灌溉技术可显著提升水肥精准度。经测算,小麦收获后亩均用水量为352.86立方米,较大水漫灌节水45%至60%,较常规灌溉节水15.9%,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们探索农作物智能化管理、智慧化灌溉,建成290亩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引进玉米密植品种,开展宽窄行与一膜三带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等试验,对各类环境、墒情数据融合分析、精准计算,实现一个轮灌组多农户地块、多种作物混合种植条件下,分区域精准控水施肥一体灌溉,将灌水量精确到户、到地块,形成了农业‘水、肥、药’一体化的高效智慧灌溉新模式。”张婷说。

  今年,金川区在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引进种植了冬小麦、冬牧草、春小麦、玉米、辣椒、高原夏菜等主栽农作物新品种32个,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对比试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20项,全区28.87万亩农作物种植全部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农业用水实现从粗放型“漫灌”向精细化“滴灌”的转变。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