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文化视点】《乐动敦煌》——拓展旅游演艺新边界

 2024/10/24/ 08:5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马正国

【文化视点】

《乐动敦煌》——

拓展旅游演艺新边界

  马正国

  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典型形式,成为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势力。旅游演艺具有旅游商品、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的三重属性,是宣传地方文化的亮丽名片,也是游客体验地方文化艺术的绝佳窗口。

  近年来,敦煌借助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快速出圈,旅游项目供给不断丰富,游客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需求不断被满足。其中《乐动敦煌》作为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自开演以来好评如潮。该剧在文化书写、空间营造、科技赋能、审美引领、研学实训等方面逐步拓展旅游演艺新边界。

  文化的在地性

  在地性是现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范畴,近年来逐步延伸至艺术乡建、旅游项目和文艺创作等领域,强调文化的在地性是推进当地文旅特色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旅游演艺中的在地性表达,要注重文化的地域特征。

  《乐动敦煌》的创作厘清了旅游演艺与所在地的深度关系,通过对敦煌史料、敦煌壁画、敦煌艺术中的人物事件、乐舞形象和空间视图等元素深入剖析,“活化”敦煌乐舞盛景。该剧以西域音乐天才白歆克服沿路荆棘,在敦煌创作出告慰一生的作品,实现东西方音乐融合的恢宏梦想为故事主线,以“人在剧中游”的观演方式,展现敦煌传承发展了千百年的古乐文化魅力。这种以小人物见大历史的叙事策略精准展现敦煌乐舞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旅游演艺对在地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更强调文化的真实性和具象性,也就是说,在宏大的历史文化中勾勒出清晰可见的叙事主题,以当代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把典型的文化艺术符号根据艺术的叙事范式进行全新演绎,创作出集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演艺作品。

  空间的真实性

  目前旅游演艺空间逐步从“景区+演艺”模式到注重场景营造与内容体验,并持续拓展新模式,在新模式演变中“真实性”成为高质量旅游演艺关注的焦点。“舞台真实性”理论强调文化和空间的双重真实,前者体现文化的在地性,后者则注重演艺空间的写实性,任何一方真实性的迭代会造成地域历史文化失真的问题。

  《乐动敦煌》剧场空间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剧场空间维度的限制,注重敦煌乐舞文化的构成空间,开创性打造了一个“活的”洞窟,真实地复刻石窟内藏经洞、佛龛、莲花台、藻井的特色形制,结合从壁画中活化的乐舞盛景,打造了一个可看、可听、可游走、可互动的沉浸式洞窟剧场。同时,搭建大型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街区——上元市集,设立云阙飞仙牌楼、宾至叠瀑、云阙仙宫、上元安康踏歌台、风动藻井、燃灯轮等特色景观和美食街区,构成“一剧一街区”的文化旅游场景。这种以洞窟与集市交织、大剧场与小舞台交互的空间营造,满足了游客对敦煌历史与乐舞的想象。以“剧、艺、食、趣、学”特色鲜明的新玩法,形成演艺赋能、街区互动全新旅游体验,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品质扩大消费空间。

  科技的融合性

  旅游演艺中科技赋能是促进旅游演艺创新的一大特色,高科技赋能不断丰富舞台艺术,也在不断更新舞台审美。全息成像、5G等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异常真实又超现实的艺术体验,在巨大的视觉冲击中强化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旅游演艺中的文化表现、艺术创作可以用科技赋能,但不能将科技凌驾于艺术创作之上。

  《乐动敦煌》把文化、艺术与科技三者之间相互融合、合理布局、互相成就,以科技手段推动剧情阐述和艺术呈现,演出效果持续焕新丰富观众的观演体验。该剧开场时利用环场全息投影技术把敦煌乐舞历史在浩瀚的文字中徐徐铺展,男主角白歆缓缓走出,带领观众开启千年遗音创作之旅,墙壁、洞窟、莲台之上金刚力士、伎乐飞天在声、光、电的配合中“活现”于洞窟之间,主舞台上3D威亚复活壁画中的飞天,反弹琵琶、天女散花交相呼应,再现盛世繁华。全剧将科技与内容、形式与空间的高度融合贯穿于创作与演出全过程,在文化势能与科技动能的均衡实践中打破了人和舞台之间的界限,让观众置身剧场,近距离地欣赏演员表演,体验光影变化,感受表演者、音乐、光影之间的交汇融合,真正实现了音乐、光影、表演和心灵的沉浸。

  审美的符号性

  符号是旅游演艺传播和意义再生产的重要介质。旅游演艺中的符号包括文化符号和审美符号。其中审美符号是旅游演艺传播最本质的追求,对游客审美情感的形成和旅游演艺的传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与舞台艺术相比,旅游演艺中游客审美情感是在具象艺术符号的理解和感知上所形成审美体验与艺术想象。而旅游演艺中具象艺术符号的摘取与呈现不是简单的实景直搬,而是在对当地历史文化、社会风俗、艺术形象的解码与编码中形成的艺术表现,艺术创作者遵循人类共识的审美原则与审美情趣,在符合大众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和而不同”,以其弱化与游客之间所产生的“沟通鸿沟”,让艺术符号成为有意味的象征性符号。

  《乐动敦煌》的不断传播与发酵也离不开审美符号动力,在“乐”和“舞”的两大艺术范畴中确立典型艺术符号,如腰鼓、箫以及舞蹈中的“S”形、“反弹琵琶”“飞天”等,这些艺术符号在舞者的表演中反复出现,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审美体验,得到游客的肯定和喜欢,在口口相传中促进旅游演艺的再传播。因此审美符号不仅是旅游演艺中的艺术语言,也是旅游演艺传播中的重要媒介,对游客审美的形成和旅游演艺的传播有着特殊的意义。

  研学的实践性

  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推崇,渐成规模,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

  《乐动敦煌》瞄准研学旅游的新趋势,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演艺边界,扩大旅游经济。将旅游演艺与研学实训相结合,打造出具有教育意义和旅游价值的综合产品。以旅游演艺的观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水平,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针对学生群体设计出16门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包括敦煌古乐、敦煌舞蹈、泥坯画、团扇、敦煌星图、汉简家书等涵盖艺术及文化内容的实践课程,以情景式、体验式和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触摸千年文化的脉搏,在文化和艺术的洗礼中收获成长与启迪,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与推广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实现“研有所获、学有所思、旅有所乐”。

  (本文配图均为《乐动敦煌》剧照,由甘肃演艺集团提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