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书写新时代的绿色答卷
——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李子园林场。
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李子园林场工作人员在苗木培育基地查看苗木长势情况(资料图)。
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发展林下经济。
位于岷县境内的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黑虎林场万亩人工林。
郁郁葱葱的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百花林场。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宋振峰 彭雯
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方铭 张永刚 景永鹏
碧绿,翠绿,墨绿;明黄,鹅黄,玄黄……
进入秋季,在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区,大自然就开始用最奢侈的油彩,给眼前无边无际的绿色“森林画布”上色了。一夜秋风,涂红染黄,美得令人心醉。
这里,是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世界、鸟的乐园。
这里,是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60多年来,小陇山人坚决扛起历史使命,担负时代重托,在祖国的大西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长城。
步入新时代的小陇山,你能告诉我们什么?
在共和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小陇山浓墨重彩地写就了壮丽篇章
小陇山在哪儿?
小陇山位于秦岭山脉西端,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与很多人印象中不同,林区的21个林场,并不是只在保护中心机关所在的天水市,还分布在陇南市、定西市。
在地图上,倘若将这些分处三市的林场连成一体,它们宛如一只矫健的雄鹰,展翅高飞在陇东南,化为陇东南乃至大西北的生态屏障、水源卫士。
小陇山有多小?
说是小陇山,其实一点都不小。小陇山林区经营总面积1191.5万亩,森林面积805.3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十分之一强。
1950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修筑天水到宝鸡的铁路需要木材,建设者将眼光望向了小陇山林区。
小陇山的命运,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小陇山,何去何从?
搭火车、坐木船,乘牛车、骑毛驴。是年9月,年近古稀的我国原林垦部首任部长梁希,带领考察组从北京翻山越岭、夜渡黄河,亲身一探小陇山。
“在西北,应以建造防护林为首要任务,采伐还是次要的。”梁希这一富有远见的建议,不仅为祖国的大西北保存了这一片绿色,更为长江、黄河保住了清流。
1956年,设立天水县党川森林经营所;
1959年,北方十四省(区)次生林经营利用现场会在小陇山林区召开;
……
1962年,甘肃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宣告成立,正式拉开了小陇山林区开发与建设的序幕。
从一开始,小陇山人就立志成为全国林业“试验田”。他们雄心勃勃,要“学习世界先进林业国家的经验,将现有的次生林培育成为更理想的、比较完整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基地,并从中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经验宣传推广”。
在造林的同时,改造低产劣质林,抚育间伐中、幼林,封禁坡度大于45度以上的林地……1962年至1982年,小陇山林区念着“造、改、抚、采、封”五字诀,开展次生林综合培育。
立足西北,志存高远;潜心护绿,砥砺前行。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小陇山人编制了50多项生产技术标准、规程、管理办法,解决了我国北方次生林经营中的许多难题,探索出了北方典型次生林培育的模式,创出小陇山的“第一张名片”。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小陇山林区进入用材林基地建设阶段。1983年到1998年,日本落叶松培育和速生丰产林成为小陇山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陇山人实现了一个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完成的“双赢”——不仅建成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和商品林基地,而且实现了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量的连续性“双增长”。这一经验,又走在了全国前列。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从生产到建设,从伐木到护林,小陇山经受住了新一轮考验。2001年,全国首次天保工程现场会在小陇山召开。“停得下、护得住、绿得快”,又一次成为中国林业行业认可的“小陇山经验”。
进入新时代,小陇山跨入了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更名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
岁月更迭,名称几易,小陇山人初心如磐。为了国家生态安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生态质量愈加提高,生态价值愈发凸显。
这颗镶嵌在陇东南的“绿色明珠”,越擦越亮。
让科研力量在森林管护中“唱大戏”,小陇山向着辽阔的天空拔节生长
保护好这片“林子”,是小陇山人灵魂深处的第一位诉求。
科研力量,历来都在小陇山的森林管护中“唱大戏”。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花落小陇山!
今年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参与完成的“楸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育种体系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大奖。
喜讯传来,小陇山沸腾了,“赵楸树”也喜极而泣。
“赵楸树”,名叫赵秋玲。今年58岁的她,是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正高级工程师。从2006年开始参与这一项目,近20年来,赵秋玲一直和楸树打交道。敬佩于她的敬业,同事都称她为“赵楸树”。
“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丫。”被誉为“百木之王”的楸树是乡土珍贵树种,材质坚韧、用途广泛,但生长缓慢、资源稀缺。
“要繁育出楸树的良种,就得全面收集楸树的种质资源,解析楸树的基因。”赵秋玲说。
数十年如一日,赵秋玲和团队成员一直奔波在一线,收集灰楸种质资源,发布省级灰楸、楸树嫁接育苗技术标准……在楸树研究告一段落之际,她又开始研究锐齿栎等国家珍贵树种。
种质资源采集并非易事。不论是楸树,还是锐齿栎,一棵品种纯正、生长良好的树种,往往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
去年9月,赵秋玲和团队成员花了十多天时间,去了小陇山的8个林场,寻找锐齿栎的最优树种。往往早上8点多,车子就到林子边缘停下了,她们跟随向导,沿着山路徒步搜寻。走一上午,才能在茂林深丛中,找到心仪的那棵树。
吃点干粮后,又得花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采集树种,等返回住处,天已黑了。
“快退休了,为啥还要费这么大劲,在那么苦的地方奔波采集种子?”
赵秋玲的回答是,植物有灵。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生命的高度和韧度。保护他们,首先得了解它们、知晓它们。
更何况,盘点植物“家底”、保存种质资源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对国家发展、人类命运意义非凡。
9月16日,年近花甲的“赵楸树”,又穿着迷彩服,向林区进发了。
发现树、观察树、研究树……小陇山人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认识,科学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其实,十多年前,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就获得过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那次,他们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名称是《落叶松现代遗传改良与定向培育技术体系》。
在小陇山百花林场花石山示范点,我们看到了一片日本落叶松,栽植于1990年。如今直插云霄,平均有5层楼高,有的已长成水桶粗。
与常见的人工造林不同,这片林子没那么密,树的间距有4米宽。百花林场场长杨旺选告诉我们,刚开始,树间距只有1.5米宽。30多年来,经过4次抚育间伐,林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好不容易长成的树木,为什么还要砍伐,不是太可惜了吗?”
面对记者的疑问,杨旺选告诉我们,护林不是“只造不伐”。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生态功能差。如同庄稼需要浇水、除草、施肥,树木也需要修枝、割灌、间伐,得“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匀”。把长势较差的林木伐掉,将林木密度过大的地方降下来一些,这样才能促进森林质量的提升。
小陇山人深知,只有林子的结构达到最优时,生态功能才能达到最优。2005年,小陇山成为全国7个国家级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单位之一。20年来,小陇山创新性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以模仿自然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方式,不断调整优化林子结构,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森林经营理念——单株择伐,针阔混交,提高阔叶树比重……
他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如今,小陇山混交林提高46%,多代萌生林改造更新后生长量提高1.4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06日【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绿水青山绽笑颜——我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2024年08月06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作用
- 2024年07月12日胡昌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防汛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
- 2024年03月10日贺颖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学生日常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