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小陇山人心甘情愿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片绿色
乘车行至天水市武山县、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三县交界地带,忽然间,看到远处的大片森林,隶属于小陇山黑虎林场的回回梁就到了。
黑虎林场是小陇山条件最为艰苦的林场之一。回回梁,又名回回鼻梁,因其迂回盘旋的地形而得名。当地民谚曰:“回回梁,回回梁,低头看石头,抬头看山头。山高路远吃苦头,一直走到落日头。”
“这片林子建起来不容易啊!”看着眼前层层叠叠的森林,黑虎林场场长赵华杰颇为感慨。
回回梁处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农林牧交错。此前因毁林开荒、盗砍盗伐,生态破坏较为严重。
2001年,借助天保工程,小陇山打响了“回回梁大会战”。5000多人冒着料峭的春寒,浩浩荡荡挺进海拔2700多米的回回梁,40多天不分昼夜,播下了一道“绿色长城”。
时光荏苒。如今,一个个山头绿意盎然、林海浩瀚,留下了小陇山人增绿护绿的宝贵印记。60多年来,小陇山森林覆盖率扩大了近四分之一,由44.06%提高到67.62%。
“造林不易,管护更不容易。”赵华杰说,“都说林子是三分栽、七分管。在回回梁,可以说是一分栽、九分管。”
造林、护林、营林、爱林;防火、防牧、防砍、防毁……又岂止是在黑虎林场?!在小陇山人的眼中,林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小陇山的草木,越来越茂盛,可是,这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林子越来越密,林下蒿草丛生。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防火,成为小陇山工作的重中之重。
连续17年驻守在一处海拔2000多米的孤山头上,通过瞭望台上的红外线望远镜守护着近6万亩的山林,百花林场护林员金国徽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练就了一大本事——再远的地方,只要能看见,是烟雾还是白云,一望便知。”
一双“鹰眼”的背后,是多少年的寂寞守望、孤独坚守。
晚上是最难熬的。夜幕降临,黑得像墨。两层楼的瞭望台,四五只猫头鹰住楼顶,几十只松鼠住二楼,金国徽住一楼。猫头鹰、松鼠们发出的声响,在金国徽听来,宛如天籁之音。有时,猫头鹰、松鼠不来了,他还惦记得慌。
前年,和小陇山很多林场一样,百花林场瞭望台安装了“天眼”视频远程监控系统。金国徽也从瞭望台上撤了下来。
今年59岁的金国徽,本可以“坐等”退休,可他放不下林子。一上班,他就带着护林“三件宝”——铁锨、绳子和手电筒去林子转转。他觉得,不到林子,心里就不舒服、不踏实。
科技手段再发达,人的作用也不可替代。金国徽这么想,全体小陇山人也有此执念。观音林场资源科科长张建平说得好:“高科技再好,也只能在天上看。林子这么密,树下的肯定看不着,只能靠人力现场察看。”
即使当了多年科长,林区如今也安了先进的“千里眼”,张建平仍不习惯坐办公室。对他来说,主业就是上山。每周,他都要上山三四次。
有时为了调查树木生长情况,他得背着重近15公斤的背包,里面装着勘察仪器、铁锤等设备,在山路上走上整整一天,颇为吃力。
体力上经得起打熬,巡山时还会遭遇种种危险。
要进大山时,张建平和同事的鞋里,得垫两层号称“千层垫”的厚鞋垫。
不垫这么厚的鞋垫,万一发生意外呢?
深山老林常常没路。头顶是枝丫茂密的参天大树,脚下茅草齐腰,荆棘丛生。一不留神,踩上树茬、竹茬等,立马刺破脚掌,鲜血直流。张建平的好几位同事就曾为此住过院。
荒山野岭,蛇虫出没。张建平说,虽然看着蛇害怕,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他的绝技是,拿个棍子一挑了事。
碰到狗熊、野猪等,就没这么简单了。
有一回,在小陇山观音林场刘坪森林经营管理所老杨沟,看着四五十米远的树林里闪现的一只黑狗熊身影,张建平和同伴连忙蹲在原地,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野生动物你不惹它,它不惹你。”过了好一阵子,两人悄悄地一点一点往后退。虽安全返回,但张建平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
但是,一不小心,还是会招惹到野生动物。
森林里有种特别厉害的野蜂,当地人称“裤裆蜂”。有一回,他的同事陈喜明,一脚踩在藏于木头里的蜂窝上,立马被蜇得晕头转向、恶心呕吐。在原地休息了四五个小时,才缓过劲儿,返回林场。
明天和偶然,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在林区,不时会碰到突发状况。
雨,不停地下,越下越大。我们在观音林场采访时,大中午的,电忽然停了。
断电!断网!断路!暴雨引发的山洪裹挟着树木和泥沙,从山上咆哮而下,打破了这座山中林场的宁静。
那天,甘肃遭遇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一时间,观音林场成了一座“孤岛”。
危急关头,在用卫星电话向上级汇报险情的同时,观音林场全体党员干部不等不靠,奋力抢险救灾。
很快,暴雨致使场部门前的山路变成了湍急的河流。疾风骤雨中,他们身披雨衣、手持铁锹,冲进层层雨帘,察险情、堆沙袋……保护场部不受山洪侵袭。
在外开会的场长李炜心急如焚。傍晚时分,他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的山路,徒步赶了回来。一到场部,立即组织新一轮的抢险救灾。三更半夜,依然不能歇息。
三天两夜的雨终于停了,电没通、路没通、网没通,可没一人抱怨。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沿途察看被毁路基,全力清淤、抢修道路……
“这算啥?!”当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时,观音林场职工回忆说,十年前的盛夏,还是因暴雨,他们在场部困了一个月。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家众志成城,夺取了抗洪抢险的胜利。
在突袭而来的灾难面前,小陇山人坚不可摧的意志,筑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即使拥有再坚强的意志,提起家人,依然是最柔软的情愫,道不完的亏欠。
母亲去世,钻到林子里的张建平听到噩耗时,已经迟了,匆忙赶回家里,也没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
“孩子怎么才送来?再迟一天,就有生命危险了。”几年前,当医生责怪观音林场办公室主任吴红焰时,这位七尺男儿难过得哭了一鼻子。
那几天,林场忙。远在天水市区家里的妻子告诉他,孩子身体不舒服,但他总觉得没啥大事,可能患了感冒。幸亏孩子转危为安。但毕竟耽搁了病情,接下来的两年,孩子其他啥菜都不敢吃,只能吃胡萝卜、白菜,才最终痊愈。
“85后”的孙斌,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毕业,就扎进了小陇山。如今他是李子园林场副场长,爱人在东岔林场当护林员。
“两个人都在林区上班,哪顾得上家!全靠老母亲了。”想起老人、孩子,孙斌直说“愧疚”。今年10岁的儿子,这几年因为感冒发烧,已经休克了两回。母亲去年在西安做手术,住院三个月,他前前后后伺候了不到十天。
照顾不了老人,关爱不上孩子,在小陇山,我们听到了很多类似的故事。我们留意到,为了撑起家庭,不少职工的妻子都牺牲自己的工作,在城里专门带孩子,伺候老人。
不能让林子受一点损失,多苦多累多难,都心甘情愿。小陇山人的命运跟林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小陇山,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组词语,那就是林一代、林二代、林三代。
“爷爷叫护林员/父亲叫护林员/我也叫护林员/一代人的青春叫青春/三代人的青春就是——绿色陇原”,百花林场职工杨锁胜在他的诗作《小陇山抒情》中写道。深情的诗句里,是小陇山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故事。
也许,不少小陇山人曾经打过退堂鼓,想逃离这片林子,可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坚守。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大山深深扎下根,长成一棵棵茁壮的树,与小陇山的茫茫林海融为了一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陇山在与林共进中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
“不砍树了,工资咋办?”
曾几何时,“木头经济”撑起了整个小陇山。上世纪末,天保工程刚实施时,放下斧头,许多小陇山人不禁为生计发愁。
仍是“靠山吃山”,如今大不同了。
不砍大木头,照样有奔头。少砍树不但没有砸了小陇山人的饭碗,反而倒逼小陇山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样是树,却能做不同的文章。小陇山人的观点是,与其卖木材,不如发挥专业特长,卖整株苗木。即使卖整株苗木,在党川林场场长武宝成看来,也颇有讲究:“现在,育苗再不能像以前一样,任其自由生长,还得像造盆景一样,从苗子小时就造型。”
走进党川林场场部前的苗木造型基地,一株株红豆杉、油松、白皮松等景观树造型各异、形态丰富。它们一株株虬曲多姿,如同精心勾画出的艺术品,古朴典雅,气韵灵动。
“苗木一造型,身价倍增。前段时间,我们刚卖掉一对造型油松,卖了3万元。”武宝成说。
“同样一株油松,作为绿化树种,卖四五十元,而作为造型苗木出售,至少2000元,好的能卖1万多元。”李子园林场产业科科长刘学礼认真地盘算着市场行情。
把擅长的育苗作为产业经营,小陇山风生水起。如今,小陇山林区有22个种苗花卉培育基地,培育着蓝粉云杉、油松、红豆杉等优质绿化苗木。3000多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成为绿色“聚宝盆”,资产评估价值共计22亿元。
苗木撑起一片天,林下也能做大文章。
小陇山的林场,再不是单纯的“林场”了。走进龙门林场的南沟生态经济示范园,山坡上的林子里,遍布了一面面红色旗帜,标记的是地下一窝窝猪苓等中药材;山沟里,依次排列的是一排排椴木木耳,一个个黑木耳从树干的小孔中,急不可耐地探出头来;温室大棚里,猴头菇、榆黄菇、金耳菇等食用菌清香扑鼻、长势喜人……
林下经济,成了小陇山“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又一密码。在龙门林场场长王小勇眼中,这让龙门林场在新时代“鱼跃龙门”有了无限的可能。
围绕“林”字做活“绿文章”,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小陇山不断探索前行。
“绿水青山小陇山,生态康养大福地。”在小陇山,处处可见这一醒目的广告语。
打此招牌,小陇山人底气十足。
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李子园省级森林公园、云屏三峡省级森林公园……如今,小陇山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公园。一个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就有植物园、曲溪、放马滩等景区。
山高林密,层峦叠嶂。行走在小陇山,一步一景,处处皆景。一座座山、一道道岭、一个个峡谷、一条条溪流所组成的天然立体画卷,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蕴藏其中的丰富的动植物、历史遗迹,犹如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般,供游客鉴赏。不由自主,便会放慢脚步,下意识地做个深呼吸,徜徉在这森林“氧吧”中。
金秋时节,位于天水市武山县的小陇山滩歌林场卧牛山省级森林公园,每天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沿着公园的康养步道,漫步于森林中,望奇峰怪石,听龙泉飞瀑,赏千年古树,好不惬意。
在滩歌林场,不仅有卧牛山省级森林公园,还有上河峪森林体验基地、森林生态体验馆等。“前不久,在暑假期间,滩歌镇学校的几十名师生还前来研学,探秘森林。”滩歌林场场长左富强的目标是,串珠成线,将林场打造成武山县乃至天水市的“后花园”。
守住绿水青山,就能创造价值难以估量的金山银山。现在,小陇山还琢磨着参与碳汇交易,林区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生态美、产业兴、职工富。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征程上,小陇山将绿色理念贯穿始终,开创生态文明新境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愈发鲜明、绿色动能更为强劲,傲然站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小陇山,赢在当下,更赢在未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06日【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绿水青山绽笑颜——我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2024年08月06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作用
- 2024年07月12日胡昌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防汛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
- 2024年03月10日贺颖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学生日常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