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共赴体育盛会 共谱团结新篇——甘肃代表团扎实备战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24/11/22/ 08:5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马颖

共赴体育盛会 共谱团结新篇

——甘肃代表团扎实备战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11月21日上午,在海南三亚技师学院的操场上,甘肃代表团板鞋竞速队运动员曹锦珩正在和队友加紧训练,积极备战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初冬的海南三亚,阳光灿烂。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我省各民族健儿抖擞精神、刻苦训练,从陇原大地奔赴南海之滨,共赴这场民族团结的体育盛会。

  高度重视,全力服务保障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也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活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组团参赛工作,多次听取组团工作汇报,并就做好组团参赛各项筹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民委、省体育局精心谋划、认真组织、高效保障,主办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各项服务保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进度,确保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11月15日,甘肃代表团召开行前动员会,对做好组织保障、加强新闻宣传报道等工作提出要求。会议要求全体参赛运动员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和成绩观,展示文明形象,严肃竞赛纪律,维护竞赛秩序,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营造各民族欢聚一堂、团结和睦、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充分展示我省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时代风貌。

  据了解,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的甘肃代表团由来自全省13个民族的213名运动员、领队、教练员、编导及工作人员组成,运动员将参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押加、民族武术、珍珠球、蹴球、陀螺、射弩、民族式摔跤、民族健身操等10个竞赛项目和6个表演项目的比赛。

  积极备战,提升竞技水平

  11月21日上午,曹锦珩和两名队友在炎炎烈日下一遍遍训练,不断提升彼此间的默契。

  曹锦珩是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三学生,也是甘肃代表团板鞋竞速队的一员。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双脚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前进,对运动员间的配合有很高的要求。

  “个人速度再快,团队没有默契也是跑不快的。”为了提高速度,曹锦珩和队友从18日抵达三亚后就开始适应场地,每天除了专业训练,还在驻地附近的健身房进行体能、力量训练。“我们目前的身体状态和心态都很好,希望可以打破之前训练的最好成绩,发挥出我们的最佳水平。”曹锦珩说。

  甘肃代表团板鞋竞速队教练王宝森介绍,这几天在训练的同时,教练和队员们也积极和云南、贵州等板鞋竞速成绩优异的队伍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到达三亚之前,甘肃代表团各参赛队伍在平时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2个月的集中训练。备战期间,甘肃代表团指导检查和慰问组分别前往甘南、临夏等11个集训地检查指导集训情况,看望慰问运动员,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并督促各项目队积极备战,确保集训科学、安全、高效,鼓励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提升竞技水平,努力创造佳绩。

  聚焦主线,唱响团结赞歌

  在三亚技师学院的操场上,高脚竞速项目运动员高桃花在专心训练。本届运动会上,她将参加高脚竞速单人、接力等4个项目的比赛。

  11月18日,在前往三亚的航班上,高桃花收到了一张写满祝福的贺卡。当晚到达驻地后,又发现房间里有一个精美的小蛋糕。原来,前一天是高桃花的生日,这些暖心的祝福和礼物让她感动,也让赛前紧张的心情缓解了许多。

  高桃花在学校的专业是排球,被选拔参加高脚竞速项目之前,她从来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今年年初,高桃花和其他5名队友从零开始训练,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见证了她的坚持和刻苦。

  高桃花告诉记者,组委会在吃、住、行方面充分考虑到各民族的不同习惯,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在三亚备赛的几天里,真切体会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追求体育梦想的活力和激情。

  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不仅体现了各民族的传统智慧和生活方式,更是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甘肃代表团的151名运动员,为了实现同一个梦想,以集训比赛为媒,实现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体育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风貌。(甘肃日报三亚11月21日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