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凝聚政务服务力量 共奏民族团结乐章
近年来,城关区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内涵,以政务服务窗口为载体,依托政务服务管理构筑民族团结“连心桥”,贴心服务群众“零距离”,用心结合、主动融入,不断改善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各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从细微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拓宽窗口服务范畴,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暖心曲”。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将政务服务大厅主体划分为智能自助申报区、专业事项综合办理专区、无差别综合受理专区三大主题区域,合理设置一体化服务窗口124个,市场监管、税务、医保等31家单位入驻窗口105个,统一受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事项1230项。同时将法律援助、企业开办一窗办、虚拟养老卡申办等便民惠企办事项目“应纳尽纳”,实现“进一扇门、到一个窗、跑一趟路、办所有事”。以最大限度服务好各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纵深推进“一窗、一网、一证、一码、一次、一地”通办,全面推动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完成各类平台涉及的33家部门端口对接,不动产权证、营业执照、教师资格证等14项高频电子证照全面接入政务云平台,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9.05%、“同城通办”率100%、“甘快办”可办率100%,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
弘扬民族团结新风,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奋进曲”。从细微处着手用心用情服务各族群众,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按照“统招统管”原则,采取入驻窗口人员身份转换、社会招聘等方式,强化窗口人员配备,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25岁、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服务专业团队。加强管理、培训和考核,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和评先选优办法,推行待遇与持证级别挂钩机制,鼓励窗口人员考取行政办事员资格证,综窗人员考取初级以上行政办事员资格证,多方位提升窗口人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各族群众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汇聚各族群众意见,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入心曲”。坚持中心首席代表周例会和街道政务中心月例会制度,动态收集各族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在例会中探讨交流,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增强各族办事群众和广大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开展民族团结知识教育,单位内部形成了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友好互助的良好环境。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各民族工作人员亮相“擂台”,争相打擂,比作风、比业务、比风貌,拼理论、拼知识、拼技能,加强各民族工作人员民族团结意识培训,营造出各民族干部交流互鉴、亮晒比拼、主动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打造宣传教育阵地,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曲”。充分发挥政务大厅直面群众的优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大厅LED电子显示屏、云屏、展板、宣传墙面等阵地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宣传标语,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形象,让办事群众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组织窗口人员走出大厅,深入群众开展政策宣传,促使各族群众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交融,形成各民族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设置读书角、摆放宣传折页,供办事群众随取、随看、随学,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根,让政务服务大厅成为城关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26日兰州市城关区立足“三个维度”谱写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 2024年11月23日兰州市城关区以“三用心”打造“红石榴驿站” 聚力串联民族团结“幸福圈”
- 2024年11月23日甘肃省举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
- 2024年11月21日兰州市城关区立足“三个维度”谱写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