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传承非遗技艺 “编玩编乐”织出五彩童年
手工编制。
展示绝活。
编绳技艺、掐丝珐琅、纸藤编织……日前,这些古老的非遗技艺走进校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一根根细细的绳子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瞧,随着一条条金线、彩绳在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小学同学们的指尖飞旋,融合现代元素的绳艺作品手链、吊饰、茶杯垫、菊花等色彩纷呈的小饰物,在同学们的创意和设计中脱颖而出,它们既保留了传统绳艺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让人耳目一新。
A 编绳技艺社团:丝丝缕缕总关情
中国绳结艺术如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承袭自新石器时期祖先结绳记事的传统,由实用的绳结走向审美的艺术,被人们赋予各种吉祥的寓意。为了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东岗小学结合劳动教育,创新开展美术特色编织社团,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古老传统技艺的魅力。
在东岗小学编绳技艺社团里,一根根彩色的绳子在学生们的手中穿梭、缠绕,变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饰品。特色社团刘千雨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编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实用绳结到现代的装饰性编绳,让同学们对这门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随后,老师从基础的绳结打法开始教学,如平结、金刚结、蛇结等。同学们神情专注,手中的绳子在不断尝试中逐渐听话起来。
在掌握了基本绳结后,同学们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简单的编绳作品,如手链、钥匙链等。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绳子搭配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小珠子、铃铛等配饰,使得作品更加精美独特。
“编玩编乐社团现有成员30人,课程主要以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毛线、扭扭棒、麻绳等为材料,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设计或改造身边的小物件。孩子们的作品精致,摸上去手感松软,正反面都有完整的图案,立体感很强。”刘千雨老师介绍说,这是一个充满创意与手工技能的特色课程,在这里,同学们不仅可以学习各种传统的编织技巧,如针织、手编等,还能尝试创新编织方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编织作品,通过编织社团的学习,同学们不仅锻炼了手工技能,更培养了耐心和创造力。
B 编织工坊社团:编织绿色梦想
手工编织是我国一种传统工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编织工坊社团以拓展课程方式,让学生参与观察设计、实践改造、动手制作等与劳动有关的项目化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更让同学们在编织过程中发挥创意,为生活增添一抹自然的色彩。
PP带编织以其直观、形象、灵活多变的特点充满了吸引力。课堂上,李雪菲老师介绍了编织的历史,从工艺、材料、工具、编织方法等方面,让大家对编织有了直观的了解。她一步步示范编织的具体步骤和编织要领,手把手教学,在场的同学们一丝不苟地学习穿插、缠绕、打结等方法,从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最后的娴熟自如,在编织过程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我平时爱好做手工,在编织的过程中能体会快乐和成就感,感谢学校给我们学习的机会。”刘禹同学说。同学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一条条包装袋、环保纸藤、仿藤条在学生的手中来回穿梭,折、压、挑、穿一系列动作过后,一个个精致的包装袋收纳筐、纸藤储物罐、纸藤扇子、仿藤条篮子初具雏形。
看着琳琅满目的作品,同学们纷纷感慨编织技艺的魅力,大家表示愿意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守艺人”。同学们纷纷表示:“在编织社团中,除了学习编织手法,老师还融入了垃圾分类的理念,让我们增强了环保意识。现在,生活中不用的盘子、光盘、一次性餐盒、纸盒等我都会收集起来,然后用在编织作品中。”
C 掐丝珐琅社团:指尖上的艺术瑰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掐丝珐琅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掐丝珐琅工艺是一种将金属丝按照设计图案弯曲并固定在胎体上,然后填充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过焙烧、研磨、镀金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工艺品。掐丝珐琅工艺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期,因其在景泰年间的广泛应用而得名景泰蓝。这种工艺不仅展现了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体现。东岗小学的掐丝珐琅社团让这一古老的技艺走进校园,让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其厚重的文化魅力。
在社团活动中,张笑月老师先向学生们展示了掐丝珐琅的精美成品,那些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器物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张老师详细讲解了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图案、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随后,同学们从绘制简单的图案开始,逐步掌握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大家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细如发丝的金属丝掐成图案的轮廓,粘在金属胎体上。掐好丝后,便是点蓝环节,同学们用特制的珐琅颜料填充在掐丝轮廓内,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搭配颜色,如同在画布上作画一般。
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掐丝珐琅作品在一道道工序后逐渐成型,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掐丝珐琅社团让同学们领略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培养了大家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也锻炼了耐心和专注力。
东岗小学的编绳技艺、掐丝珐琅、纸藤编织等特色社团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耐心专注力。同时,这些社团活动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17日服装设计、非遗手工作品、中医文化展示……兰州这所小学课间10分钟趣味满满
- 2024年03月01日甘肃非遗过大年:锦绣山川满目春
- 2024年01月14日甘肃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暨非遗成果展举行
- 2023年12月12日和政县“送非遗进校园”走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