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托起更多农村老人晚年幸福
——漳县创新“四字”工作法力促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石少华
近年来,漳县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老人受益”的思路,坚持纵向建体系、横向拓服务,聚焦“建、筹、管、供”一体化建设,创新推进互助式养老服务,有效解决“场所怎么选”“资金哪儿来”“日常谁运营”“服务如何供”的问题,在全县13个乡镇全覆盖创办互助幸福院、老年爱心食堂24个,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一餐热饭”“康养娱乐”等问题,持续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由“兜底型救助保障”向“适度型幸福供养”转变。
因地制宜“建”,解决“场所怎么选”的问题
针对各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分布状况、实际困难、用餐需求等因素,结合实际、就近选址,对现有闲置的旧村址、老校舍等进行资源盘活、适老化改造。
武当乡张坪村村委会旧址已闲置多年,2022年,武当乡投入20万元进行改造提升,配备完善餐厅、厨房、活动室、书屋等设施,建成村级爱心食堂,为本村26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新寺镇青瓦寺村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将健力宝希望小学改建为互助幸福院,配套爱心理发室、休息室、文化活动室等,并将村卫生室同步迁入校舍院内,最大限度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
走进电影广场老味道餐馆,“老年餐桌”标志显而易见,一群老年人正在吃饭。原来,武阳镇城东社区衔接福利彩票捐赠1万元公益金,通过让利打折、发放餐券等方式,每餐对老年人让利四成,减轻就餐负担。
殪虎桥镇铁沟村积极转换思路,将农户空余房屋租赁后创建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就餐临休、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元照料服务,解决了34名农村特困及留守老人就餐问题。
广开渠道“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针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家服务、适老化改造、护理员培训等21个方面的建设所需资金问题,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创新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单位帮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模式,用于维持老年食堂运营成本。目前,已落实各类资金60余万元,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结合实施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改造提升,紧紧围绕“一个厨房、一个餐厅、一个活动室、一个室外活动场所”和“一套实用的炊食器具、一套满足需求的餐具桌椅、一套冰箱消毒设备、一套消防安全及供暖设备、一套休闲娱乐设施”的基本配置,将建设条件较好的8个“爱心食堂”提升改造成为互助幸福院,基层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科学高效“管”,解决“日常谁运营”的问题
综合运用村级组织管、村民自治管、承包代理管和志愿服务管等多种方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实现规范运营。科学制定《运营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就餐收费标准》等规章制度,设置公益性岗位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引导群众自发组建村级助配送餐、爱心助老等养老志愿服务队伍,动员社会人士承包运营,负责日常餐饮、环境卫生相关事宜,招募50余名假期返乡大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义诊体检、房屋清洁、跨越“数字鸿沟”等助老活动。
精准对接“供”,解决“服务如何抓”的问题
针对老年人自身存在的身体状况欠佳、心里孤独寂寞等现象,积极开展爱心助餐、用心助乐、贴心助孝、尽心助康、暖心助困等活动,及时回应困难诉求,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目前,依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下乡、心理安抚、互动游戏等老年人文化服务活动4319人次,并逐步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颐养。另外,组织村社干部定期帮买生活必需品和食品药品,与老年人谈心聊天,与亲人视频连线,通过工作人员勤跑腿、勤联系,实现老人少跑路、少担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29日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赋能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 2024年11月20日“小改造、大变样” 兰州市城关区开展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幸福
- 2024年11月19日嘉峪关:医养结合,让老年人老有“医”靠 健康“养”老
- 2024年11月14日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社区积极推进老年助餐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