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路虽然艰难,但他从未放弃
1998年,张保华辞去邮电局的工作,用房产证作抵押,贷款7万元,凭着当过通信兵和在邮电局工作的经验,开了一间70平方米的通信器材经营部,准备销售电话机、电线和一些小配件。
但创业之路远比他想象的艰难。
刚开始卖电话时,客户要求试试铃声,但几乎看不见的他无法演示。客户最简单的要求都无法满足,让他焦虑得无法入睡。
此后的很长时间里,他基本没在十二点以前睡过觉,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个人反复摸索,尝试着将电话与电源连在一起后,一个个试、一个个听,第二天再将操作方法讲给客户听。他硬是通过这种笨办法,熟练掌握了各类电话的基本操作。
为了实现自己的很多想法,他雇了两名员工。“我把思路和想法讲给员工,让他们去执行。”张保华说。
“没有客户,我就找战友、朋友帮忙找订单、拉客户。”
创业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没想过放弃。“眼睛失明我都能挺过来,还有什么能比看不见更难的呢。”
经过三年的努力与坚持,经营部终于开始盈利了。慢慢地,张保华还清了贷款,将经营部正式注册为甘肃讯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此后多年,从电话到手机,从电脑到网络工程,张保华紧跟社会需要,随时更新产品,公司日渐发展,员工也从当初的2名变成了40多名。“虽然我文化水平不高,但我们公司招聘的员工都是高学历人才,弥补了我的不足。”
如今,张保华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智能化信息技术企业,有了自主研发软件,获得了专利,被相关部门认定为“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
“我因为眼睛看不见,就养成了收听新闻的习惯,这些年,我每天五点半起床就开始听新闻,掌握了许多政策和信息,对我的创业很有帮助。”张保华说,这些年光收音机就听坏了好几台,直到现在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帮助别人,是他最快乐的事
有一种人,他们的满足感来自对别人的帮助,他们的快乐来自别人的快乐。
张保华就是这样的人。多年来,张保华一直尽自己所能帮助着困难人群。
1996年,他还在邮电局工作时,从一则报道中得知庆阳山区有孩子上不起学、买不起学习用品,这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帮帮这些孩子。
“当时我每月有54元的伤残抚恤金,一直存在银行。”他毫不犹豫将积攒了13年的6000元抚恤金交给单位,捐给了山区孩子。这笔抚恤金对当时收入微薄的张保华是一笔“巨款”,尽管家里人反对,但还是没有拗过张保华。
“抚恤金捐了,政府每月还会发,但是孩子们上不了学,就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耽误了前程。”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内心明亮。
创业有了收益后,张保华开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08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00元;2010年,向庆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残障儿童捐赠衣物、书包35套、捐款10000元;2020年,为庆阳市31名援鄂医护人员每人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这些年,张保华的抚恤金也从当初的每月54元涨到了每月6000多元,他将这笔钱积攒下来,贴上公司的盈余,全部捐给了当地的贫困学生和残障人士。
多年来,张保华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150余万元,在他的帮助下,27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在长期做公益的过程中,张保华深感身单力薄、力量有限,“如果有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公益事业才能一直做下去。”他想。
庆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后,发出成立服务退役军人社会组织的倡议。
一心想做大公益事业的张保华主动请缨,积极发动企业和优秀退役军人,于2020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家爱国拥军促进会——庆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并担任会长。
此后,张保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忙了。
促进会没有办公场地,他就四处寻找,最终自费租下了400平方米的场地。
“我们不是机关单位,不需要每个人都有固定工位。”于是,张保华将促进会办公区改建成了红色文化展厅、战友书画室和退役军人之家。
为了建好红色展厅,他每天至少要打50个电话,询问谁收藏有红色物件。
他还让儿子开车跑遍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历时半年收集历史图片1300多幅、实物300多件、军功章90余枚,邀请省市党史专家设计布展,建成了红色展厅。
爱国拥军成就,庆阳红色传奇……展厅分六部分讲述庆阳红色故事。退役军人一来,就有了到家的感觉。
如今,庆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发展会员单位80余家、会员700多人,不仅是退役军人的“暖心之家”,更是“红色之家”。
为保证促进会的正常运行和工作开展,张保华累计投入40多万元配备了办公设备,承担了工作人员工资。
在张保华的带领下,促进会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政策宣传、国防教育、庆“八一”主题活动等;组织慰问老红军战士、抗美援朝老兵、身患重病的退役军人;与困难退役军人结对帮扶,开展关爱活动。
四年多的时间,促进会依托会员企业帮助23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再就业,扶持6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自主创业。
心向光明、向阳而行。40多年来,张保华自强不息,用残疾的身体为他人撑起了一片天地,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人生华章。他先后荣获“庆阳市模范退役军人”“陇原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获得了退役军人荣誉“大满贯”。
“这些年,我虽然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我很快乐,能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用之人,对我来说是很幸福的事。”张保华的话语真诚且朴实。
记者手记
心有灯塔 路不迷茫
顾丽娟
命运关闭了天窗,你却点亮了心灯。
从此,风一程,雨一程,始终向着光明前行。无须问路多远,梦多重,你用双脚踏出的道路已成风景……
这是2021年张保华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时,组委会为他写的颁奖词,也是他这些年的真实写照。
采访张保华,无时无刻不被他的坚韧和温暖感动:双目伤残后,他从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乐观、艰苦创业,照亮自己人生路的同时,也温暖着别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单位、公司和身边人添麻烦,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工作、照顾好家庭。
作为一名伤残军人,本来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张保华却凭借自身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作为共产党员,张保华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常常慷慨解囊,关心照顾同事、战友,资助贫困群众,像火炬一样发光发热。
心中有灯塔,脚下有跬步,前路不迷茫。
张保华说,一路走来,心中总有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前行,让他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像张保华一样的退役军人还有很多。近年来,我省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模范退役军人,他们始终保持着退役军人的初心和本色,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他们的事迹给人以力量,激励着更多的人向“光”而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24日【观察】“小包裹”送出“大事业”——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漆虎生的“快递人生”
- 2024年10月17日用心服务 用情保障——记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兰州市城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2024年09月25日【人物】尘封在岁月中的英雄往事——记战斗英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胡占学
- 2024年08月01日喜报!兰州市城关区这一集体被表彰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