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社火“震”响张掖年

 2025/02/12/ 12:01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康 宁 实习生 韩 召

社火“震”响张掖年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早晨,“彩虹张掖·欢欢喜喜过大年”张掖市2025年社火调演火热开启,六县区社火队怀揣各自的“看家本领”,为全市人民带来了一场热闹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将乙巳蛇年的春节氛围直接拉满。

  上午9时,随着震天的礼炮声响起,六县区2500多名社火队队员身着传统服饰、画着脸谱,手持精美道具,踏着喜庆的鼓点、和着欢快的节拍,或扭或跑、或跳或舞,沿丹霞东路、南环路、南大街、钟鼓楼、西大街、县府街一路巡演,所到之处,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街头巷尾被围得水泄不通,市民扶老携幼,早早来到最佳观演位置,满心期待这场新春盛会。“每年春节最期待的就是社火表演,锣鼓声一响才有过年的味道。”市民刘琴说。

  浩浩荡荡的“巡演大军”中,山丹社火队一条由两名中国学生和10名巴基斯坦留学生舞动的金色祥龙尤为引人注目。龙头高昂,龙须随风飘动,这条金龙在中巴两国学子的合力舞动下,时而迎风起舞、驾云飞腾,时而卧伏于地、伸缩翻滚,动作栩栩如生、灵动非凡,充分体现了中巴两国学子携手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忱,也展现出不同文化跨越国界交流碰撞时焕发出的蓬勃生机。“非常荣幸参与这么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舞龙,更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黎职业学院巴基斯坦留学生韩墨激动地说。

  12时许,巡演结束的各县区社火表演队来到甘州区中心广场汇集开始展演活动。社火队员们迈着矫健的舞步、踏着喜庆的鼓点,昂首阔步,依次登场,用舞龙、耍狮、秧歌、太平鼓、踩高跷、跑旱船、骑竹马、民族歌舞等丰富的表演形式,生动展现了张掖民间艺术特色。演出现场,数条“长龙”时而腾空跃起,时而蜿蜒低潜,时而翻滚盘旋;舞狮队的狮子在数米高的“桌椅山”“梅花桩”上纵跳、打滚、扑跌,姿态百变;太平鼓鼓声咚咚,地动山摇,犹如两军对峙作战时的壮烈场面,令人为之振奋鼓舞;还有“西游”“水浒”“三国”中的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一一亮相,让大家目不暇接。千姿百态的秧歌、铿锵有力的鼓点、热情奔放的民族舞……各参赛队伍竞相献艺,充分展示了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展现出热情好客的张掖人民勤劳致富、幸福和谐的生活面貌,尽显“丝路明珠·彩虹张掖”风采。

  “今年我们在传统舞龙舞狮基础上,把‘新时代、新风尚’演绎于社火表演中,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大家在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甘州社火队队员代镇烨说。“高台社火队舞狮的音乐不仅有激昂的电子鼓点,还有传统民乐元素,当舞狮的演员们跟随独特的节奏舞动起来时,狮子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让人耳目一新。”市民张万华说。

  社火调演持续到17时。经过激烈角逐,山丹县、肃南县、甘州区代表队获得一等奖。肃南社火队队员妥维娜对团队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今年共组织近300名演员参加全市社火调演,各民族代表身着节日盛装,进行了牛队、羊队、鹿队及马队表演,为全市人民献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希望更多人了解、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共融。”妥维娜说。

  “一年一度的社火调演已经成为展示张掖文化魅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旨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活跃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徐鹏表示。据悉,活动中,市、县区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对活动盛况进行直播,让不能到场观看的市民和游客共享这一文化盛宴。

  文/张掖日报记者 康 宁 实习生 韩 召

  图/张掖日报记者 张 渊 殷 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