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点亮新春 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2025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全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速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近日,“我们的春节·人类的非遗——甘肃非遗贺新春”暨2025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全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武威拉开了帷幕。
慷慨豪迈的凉州攻鼓子,百转千回的凉州贤孝,娓娓道来的河西宝卷,热闹喜庆的永昌滚灯舞,声情并茂的民勤小曲戏,美如天籁的华锐藏族民歌……启动仪式上,非遗传承人们带来的表演引得在场观众连连鼓掌叫好。
“真是太精彩了!”武威市民闫晓婷告诉记者,“我最喜欢民勤曲子戏《兄妹观灯》,熟悉的乡音、传神的表演,让人觉得格外亲切。”
启动仪式结束后,四季非遗购物月——甘肃非遗贺新春·年货采购月大集也紧跟着热闹了起来。嘉峪关的大漠风雨雕石艺画、天水的竹编、凉州的堆绣、华亭的木版年画……丰富多彩的非遗和文创绽放出独特魅力。
这边,剪纸艺人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随着纸屑纷纷飘落,一幅幅精致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眼前;那边,银雕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正忙着指导游客如何制作一幅精美的银雕作品。
设计、打磨、绘图、清洗烤漆、蚀刻、填色……李三华是嘉峪关传统银雕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一边向游客们讲解着银雕制作的步骤,一边介绍道:“银雕作品的制作需要9道纯手工工序,其中雕刻与烤漆着色是最主要的工序。因为每道程序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每一件作品都藏着雕刻技师的巧思,也凝结着他们的心血。”
定西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付忠民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将剪纸艺术传承好,是我们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使命。我想用自己的双手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
“木版年画,源于古老的雕版印刷术,包括选版、绘画、裁纸、套版印刷、晾晒等工艺。”非遗传承人张瑞介绍,华亭木版年画作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人物刻画细致充满神韵。
堆绣,是用各色的棉、缎等材料剪成预先设计的图案形状,然后用彩线绣制。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寓意“平平安安”的苹果、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在高文丽的巧手下,诞生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堆绣。
“全国做堆绣的地方很少,我们凉州算一个。”作为凉州堆绣的非遗传承人、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高文丽对堆绣历史很是清楚:“我的太爷爷以制作灯笼为生,起初是做各种绸缎的灯笼,后来改进做立体雕花灯笼,我们家从此就与堆绣结下深厚缘分。”
武威市民汪文华看到天水的竹编艺术品很是喜欢,“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由天水市关峡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照杰负责设计的。我买了一个竹编盆,感觉又实用又好看呢!”
非遗这颗璀璨的文化瑰宝,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此次活动的举办,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感受非遗魅力、体验传统技艺的平台,也让非遗在创新与发展中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1日【摄影】社火闹新春 非遗拜大年——甘肃省各地春节文化活动掠影
- 2025年02月12日秦安县举行“非遗贺新春 点亮中国灯”灯谜展猜活动
- 2025年02月12日【图片新闻】兰州老街上演非遗火花表演
- 2025年02月11日【文化】四季轮转中难舍一碗庆阳饸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