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泾川:执生态之笔 绘绿色画卷

 2025/03/11/ 15:53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赵珍珍

泾川:执生态之笔 绘绿色画卷

  □记者 赵珍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泾川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确立生态立县战略,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以培强做大八大产业为支撑,打好生态牌,初步走出一条“生态+旅游”“生态+果品”等以“生态+”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统筹实施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9.4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82.6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4.0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7.92%。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全面完成,1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12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13个乡镇获得“市级生态乡(镇)”、5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6个单位获得“四绿”命名。绿色生态成为泾川最鲜明的底色。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含“绿”量不断增加。立足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等“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依托天然气、作物秸秆、平凉红牛等资源优势,培育出了华天燃气、旭康食品等一大批生态企业,以特色产业支撑高品质生态环境。坚持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业内涵和外延。大力推广林花、林药、林菜间作等种植模式,建成林下种植示范点36处,发展林下种植1万亩。实现林下空间流转4.2万亩,带动3600余户林农就业增收。采取招商引资、抵押贷款、联户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促进场圃融合发展,建成花卉、苗木繁育基地3处,在适宜区建成林下养殖示范点18处,发展林下养殖3万只(头)。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富民示范工程,配套完善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生态屋、生态示范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成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6处,让生态农业经济成为群众手中的“绿色福袋”。

  蓝天保卫战连年告捷,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连续5年保持90%以上,PM2.5、PM10等约束性指标持续改善,全部达到省市考核要求。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统筹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加快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先后建成1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朱家涧水库等一批管根本利长远的环保设施,城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9%,各考核点水质达标率100%。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强,常态化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地块排查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7%,农村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5%,县域内土壤环境安全可控。累计完成39个村农村环境整治,建成城关镇杨柳村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污染监管,建立15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完成6宗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补充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2024年,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程度达到98.3%。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