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激发“双创”活力 赋能企业发展
陇南日报记者 靳淑敏 张 埥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坐落在两当县金洞乡大史村的创新创业示范园便是两当县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有效带动就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创新创业示范园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2023年9月建成投用。这里处于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通往云屏三峡旅游通道,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充分融合,按照生态园区设计建造,环境优美,景观精致,还配备了高标准办公区域和完整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
走进园区,一阵卤香扑鼻而来。这里就是生产“两当麻椒鸡”的甘肃木云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
“两当麻椒鸡”的制作技艺在两当县流传已久,精选500天以上的跑山鸡,搭配21味天然香辛料,历经12小时腌制、2小时文火卤制、6小时控温焖卤,最终成就了“麻而不木,辣而不燥”的独特风味。2024年7月,“两当麻椒鸡”成功成为陇南首家获得肉制品SC认证的产品,让这一非遗制作技艺焕发了新的活力。
“我们选用的鸡肉品质很好,用的卤料也都是高品质卤料,尤其是花椒采用了我们陇南本地的‘大红袍’花椒,做出来的鸡椒麻鲜香,过年的时候供不应求,仅去年产值就达400多万元。”甘肃木云食品生产车间负责人王振华说。
麻椒鸡的热销离不开企业精益求精的追求,也离不开园区创造的良好条件和优渥的发展环境。
为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入驻,园区扎实推进落实入驻企业奖补扶持各项政策,对当年自筹资金采购设备并安装到园区生产车间,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一次性奖补投资总额的20%。对符合陇南产业政策入驻标准化厂房的招商引资企业可享受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免50%租金、第三年免25%租金的优惠政策。
同时,大力支持园区内企业发展农林特产品的精深加工。积极研发新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每研发、注册、加工、包装、上市销售一个新产品,且该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及以上,一次性奖补5万元。
“政策优惠的力度很大,让我们发展企业也更有信心了。今年,我们计划开发一批鸡腿、鸡翅等全品类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王振华说。
同样,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甘肃西北山川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凭借“两当红臊子”制作技艺入选了“2024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
“园区对于产品研发有不少的奖补政策,给足了我们做好企业的动力,现在我们的臊子挂面礼盒和麻辣香菇等产品主打零添加防腐剂,在市场上反响不错。今年,我们还计划推出螺蛳粉和洋芋搅团生产线。”甘肃西北山川食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小雨说,从传统臊子到速食面、即食菌菇,西北山川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将两当的“山珍”转化为畅销商品,年销售额稳步增长。
园区另一侧的沁香怡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将一朵朵玫瑰变为富民“金花”。
4500亩玫瑰基地覆盖鱼池、显龙等多个乡镇,公司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785户农户参与种植,年分红达225万元。每逢盛花期,千亩花海吸引数千游客打卡,玫瑰采摘节、篝火晚会等文旅活动带动旅游增收5万余元,农特产品销售额超3万元。
像这样在创新创业示范园中“安营扎寨”的企业不在少数,这里不仅是企业的孵化器,更是成为了产业融合的试验田。
自示范园建成以来,先后吸引了沁香怡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当麻椒鸡、艾毓园、甘肃西北山川食品产业有限公司、绿色富民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黄波菌业、土产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目前,园区正加快建设农产品研发中心,完善“一中心两片区”的生态化布局,推动“八有”山地立体农业向精深加工转型。下一步,两当县将以创建全域有机示范县为目标,依托创新创业示范园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让更多“土特产”变身“金名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4日两当菌菇香飘欧洲
- 2025年03月13日两当:紧抓生态机遇 收获致富“金蛋”
- 2025年01月07日两当县左家乡:实现“生态+产业”双赢
- 2025年01月06日【图片新闻】两当县站儿巷镇云屏林草鸡养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