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西端,明珠嘉峪关熠熠生辉。在这里,有一抹醒目的“司法蓝”奔忙不辍,穿梭于大街小巷与楼宇之间。他们用法治力量守护万家灯火,以温情服务化解群众“急难愁盼”,将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让法治信仰扎根于民心。他们就是嘉峪关市司法局南湖司法所的工作人员。
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前沿哨所”,南湖司法所以“和润南湖·法安万家”为品牌,创新打造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南湖模式”,用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的初心与担当,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党建引领 织密矛盾化解“和谐网”
南湖司法所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人民调解深度融合,构建“社区调解中心+网格调解站+楼栋调解角”三级调解网络,让纠纷化解“零距离”。党员调解员带头冲锋,以“热心、耐心、公心”架起群众信任的桥梁。辖区居民贾某与杨某因房屋漏水赔偿争执不下,调解员通过实地勘查、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并现场履行完毕。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小到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债权债务,大至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物业冲突,南湖司法所始终秉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理念,牢牢将矛盾纠纷稳控在辖区之内,调解成功率多年来始终保持在97%以上。

刚柔并济 筑牢特殊群体“回归路”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是司法所的“底线工程”。南湖司法所坚持“严管厚爱”,既以法律威严筑牢监管防线,又以人文关怀铺就回归之路。为了让社区矫正对象赵某重拾生活信心,南湖司法所为其量身定制矫正方案,通过心理疏导、就业帮扶,成功助力其摆脱困境。为了帮助身患疾病的刑满释放人员郭某找到前行方向,南湖司法所提前联络亲属、购置生活物资,并协调落实救助政策,用“接回来、送上门”的暖心举措,让迷失的灵魂重燃希望。近年来,南湖司法所持续以法治力量与人文温度浇灌新生之花,让“两类人员”在回归社会的航程中握稳人生舵盘,成为他们跨越迷途的“摆渡人”。
法治润心 点亮群众生活“明灯盏”
普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春风化雨。南湖司法所通过“法治润心”行动,利用“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微平台”等特色阵地,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每周“法律门诊日”,由律师驻点答疑,每日推送“以案释法”案例,让居民在茶余饭后轻松学法。针对务工人员、老年人等群体,南湖司法所开展“订单式”普法,深入务工人员聚集地及群众家中讲解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知识,同时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培养社区骨干成为“法治传声筒”。如今,辖区内法律咨询实现全覆盖,“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成为居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创新赋能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南湖司法所以“一所一品”品牌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方案,推动品牌升级,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智慧调解体系。定时通过小区居民群、公共法律服务群等平台向居民群众推送“小汇说法”普法信息,通过精准推送普法内容,实现“未病先防”。同时,结合“警调对接”工作联动社区、派出所等多方力量,推动复杂矛盾“一站式”化解。品牌创建以来,辖区法治氛围日益浓厚,“调解+普法+治理”融合机制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步履不停 法治温情浸润万家
从化解一桩桩家长里短的纠纷,到守护一个个特殊群体的新生;从构建智慧调解模式,到播撒法治文化种子,南湖司法所始终以“脚步丈量民情,初心温暖民心”。那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司法蓝”,正以法治为笔、以和谐为墨,在雄关大地上绘就一幅“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和美”的暖心画卷。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南湖司法所将继续以“和润”之力,为法治雄关、平安雄关建设添砖加瓦,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人的幸福生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5日主动拥抱AI时代 助力法律服务——甘肃省司法厅举办人工智能(Deepseek)助力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专题培训
- 2025年03月24日定西市:多维度创新法治宣传模式绘就和谐稳定平安画卷
- 2025年03月24日甘肃省法治化营商环境“一键举报”平台问题线索办理典型案例发布
- 2025年03月21日平凉市崇信县司法局新窑司法所:让司法为民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