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电信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如影随形,对社会经验不足的中职学生而言,更是亟待防范的威胁。中国工商银行高台支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走进中职校园开展防电诈知识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宣传活动,为学生们送上实用的“安全指南” 。
活动伊始,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摇身一变成为“反诈讲师”,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和生动的视频案例,为同学们揭开电信诈骗的神秘面纱。从常见的网络兼职刷单骗局,到冒充公检法诈骗,再到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每一种类型都详细拆解。工作人员特别强调,网络兼职刷单先给甜头、后设陷阱,骗走学生们的本金;冒充公检法诈骗则利用学生对权威的敬畏,以涉案为由威逼转账;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往往以低价诱惑,诱导学生点击恶意链接,盗取账号密码。出租出借银行卡,获取零用钱,却走上了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通过这些真实案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电诈的狡猾与危害,警惕性大幅提高。
为了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现场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工作人员抛出一道道与电诈相关的问题,比如“收到陌生短信要求点击链接领取奖品,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气氛热烈。回答正确的同学获得了印有反诈标语的精美小礼品,这不仅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还巩固了所学知识。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同学们学会了在面对可疑情况时,保持冷静,多方核实,绝不轻易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
除了理论讲解和问答,高台支行还播放了校园情景剧。通过观看情景剧,生动还原诈骗场景。在情景剧中网络交友诈骗中,“诈骗分子”通过甜言蜜语骗取“学生”信任,随后以家人患病急需钱为由借钱。“学生”起初险些上当,好在及时想起反诈知识,巧妙周旋并识破骗局。这样的情景剧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直观感受诈骗的全过程,有效提升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能力。
在宣传防电诈知识的同时,工行工作人员也着重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一旦泄露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一系列风险。工作人员传授了诸多实用的保护方法,如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不轻易连接不明Wi-Fi,定期更换重要账号密码等。同时,提醒同学们要留意自己的个人信息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更不能出租出借个人银行卡,贪图小便宜而身陷囹圄。
工商银行走进中职学校的宣传活动,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份责任的担当。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切实增强了中职学生的防电诈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为他们的校园生活和未来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安全防线。未来,工商银行高台支行还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为更多群体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守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王永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0日中国工商银行甘南分行实现“科创e贷”业务突破
- 2025年03月20日工行甘南夏河支行融资协调落地生根服务触达小微企业
- 2025年03月20日暖心服务跨越国界 工商银行兰州分行解外籍客户燃眉之急获称赞
- 2025年03月20日工行平凉分行深耕科技金融沃土 赋能科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