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从容
杨光祖
古马的新诗集《春风度》,把他1995年至2024年创作的有关西部,主要是河西的诗,悉数收集在一起了。诗集按时间分为9辑,玉门、敦煌、凉州、河西、戈壁,是其中的关键词。这本诗集按编年进行归类,很有意义,可以看出古马作为一个诗人的成长及诗风的变化。一首首诗读下来,恍惚看见了古马的一生。
生于武威的他,乡土情结非常浓厚。他对故乡的风物,感情很深,126首诗融入他的童年、青少年的情感,还有人到中年后的回顾,是一本很有纪念意义的诗集。这些书写甘肃,尤其河西的诗,不仅有着古马个人的生命记忆,而且还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玉门关小立》《凉州月》《河西雪野》《瓜州谣》等,只看题目,就会给人很久远的想象。有学者说:“风景与语言的联系通过地名的记忆和隔绝状态得以保持。”“这类诗歌是个人的地名记忆,是对个人内心疏离或异化的认知,诗人试图通过确定自己在风景中的位置寻求庇护。”
古马的诗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早期作品,如诗集《胭脂牛角》中,诗作大多风格清新、流畅,不过,诗句缺乏跳跃,诗意显得浅俗。1994年前后,古马的诗创作开始飞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脱胎换骨”,从模拟走向创造,从他人回归自我,尤其在现代诗的探索方面,成就比较显著。代表作《倒淌河小镇》《鹞子》等。他的诗把中国古典诗的凝练、意境、句式和西方现代诗甚至超现代主义诗的意旨朦胧诗意断裂,非常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独有的诗歌形式和意境,表达了诗人那种朦胧的意绪、无意识的流动,以及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
古马说,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一个诗人必须懂得节制。可以说,他给自己的诗,设了重重暗锁,道道暗门。故此,有着很大的阐释空间。
有评论家说,“古马的诗给人的感觉都是短章残篇,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隔离区,上下句之间可以互相遥望,却无法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的确如此,这也是古马诗出现“复义”的一个原因。
李贺“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羲和敲日玻璃声”等诗句带给读者的震撼,主要在句式传达的精神。古马说:“我的诗应是关怀。悲痛、爱、恨以及死亡与生俱来,我用诗的牛角,对人性中最本质、最原始的事物吹奏低音的关怀。”我认为这句话说得最合诗的本质,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阅读李白、杜甫的诗句依然那么感动,那么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怀”。古马诗的复义书写中充满了西部风情,那种悲悯情怀,是他的诗作成功的一个因素。
以前在《古马:庸常生活的复义书写》一文中,我曾批评古马,由于对古典诗歌和西方当代诗歌的过分热爱,他还没有真正走出“影响的焦虑”,外在的窠臼束缚了他精神的不羁飞翔,灵魂的深度探索。他的诗,不论形式内容,都呈现含混的状态,对诗的韵步、旋律的缺失导致了诗的可读性欠佳,内容上对西方现代诗的模拟带来了意旨的过于晦涩。如今看来,这个批评似乎有点过于苛刻了。阅读《春风度》,还有他近年出版的诗集,他新世纪以后的诗作,可以说抵达了一种人书俱老的境界,诗句里有了自己的东西,诗人的灵魂在诗行里燃烧。
我曾经说,艺术即形式。对于诗来说,更是如此,用字、造句、结构、意象,都是诗人必备的功课。杜甫说:“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古马很在意炼句,他的诗句大都比较紧,像锻造而成的剑,闪着寒光,有一种逼人的剑气。可以说,他的好诗,有剑的寒意和高贵。新世纪以来,古马的诗,明显从容了,诗句也不那么紧了。诗歌写作有了较大的变化,句式开始舒放,像春天的花朵绽放开来,有一种自由的精神贯穿其中。他开始走向从容。从容,是一个诗人难得的品质,是诗人从青春写作,走向中年写作的标志。
(《春风度》,古马著,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6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武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调研
- 2025年03月03日更好满足农村地区群众阅读需求——甘肃省委宣传部多措并举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 2025年02月25日【文化·阅读】由敦煌观初唐气象
- 2025年02月11日【文化·阅读】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研究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