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机械化种植助力半夏产业提质增效
陇南日报通讯员 巩 凡
眼下正值中药材半夏播种季节,走进位于西和县何坝镇马寨村的西和县金铭博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半夏种植基地农机纵横驰骋,农民辛勤耕耘,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西和县被称为“中国半夏之乡”。西和半夏以颗粒大、形状好、颜色白、药用价值高而久负盛名,多年来,西和县因地制宜引导各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围绕“支部引富、党员领富、产业促富、能人带富、群众致富”的产业发展工作目标,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半夏作为西和县独有的中药材,经过十多年的种植,已从粗放型管理向标准化生产迈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西和县为提高半夏机耕机播作业质量效率,降低种植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第一线,开展半夏机械化播种推广演示,引导广大种植户应用先进的半夏机械播种新技术,提升科技水平,为半夏种植、采收、加工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是西和县半夏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推广的第三年,多年来西和县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在特色产业种植上加大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探索智能高效农机装备的发展,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发展。
“今年种植半夏40亩,全部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使用半夏机械化种植,一天能种10亩左右,机械作业综合成本每亩80多元,采用人工种植的成本每亩达440元以上,机械与人工对比,每亩节约作业成本360元左右。”西和县金铭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马林介绍说。
目前,半夏产业覆盖西和县15个乡镇217个行政村,带动9.6万名农民增收致富,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量约8000吨,开拓了食药汤包、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物萃取等上游产业链条,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实现了从种植到深加工转型,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半夏产业链,半夏产品远销重庆、四川、浙江、福建等地,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带动县域10亿元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半夏产业全链条升级,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3日西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出“智慧硕果”
- 2025年03月14日西和:辣椒育苗忙
- 2025年02月19日西和县:奏响“春耕曲” 大棚育苗忙
- 2025年02月16日西和:产业发展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