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跑出加速度
——两大专利转化案例彰显科技硬实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4月21日,在2025年甘肃省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活动上,两场聚焦“硬核科技”的专利转化案例分享成为焦点。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与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分别以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高性能轻量化车用聚丙烯的专利产业化实践,展现了甘肃在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突破。
这两场分享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甘肃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重离子治疗装置:打破国际垄断的“癌症攻坚利器”
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是一种先进的放疗设备,它利用重离子束的高能量和高精度,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确打击。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基础研究,探索实践了一条“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示范→产业化推广”的全链条自主创新之路,形成了技术专利集群,从基础研究到设备生产工艺、安装检测等各个方面均布局专利进行保护。经过多年的产业化发展,该公司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并实现了临床和应用推广,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也为世界范围内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国产重离子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重离子治疗装置的研发,经过了三代人的技术积累与沉淀,终于走出了一条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之路。”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朋介绍,重离子治疗的优势是利用布拉格峰进行精准治疗,生物效应高,氧增比低,对健康组织损伤小,对肿瘤细胞杀伤强。
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打破了国外同类大型医疗器械产品的专利壁垒,已获得百余项专利授权,其中两项核心发明专利分别获得第十三届、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车用聚丙烯:轻量化浪潮中的“材料革命”
汽车轻量化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汽车行业实现节能减排降碳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塑料材料在汽车内装件和外装件中被广泛应用,汽车塑料用量多少已经成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针对现有聚丙烯难以兼顾流动性与刚韧平衡性,以及气味、VOC 控制等科学技术难题,开展了十余年技术攻关,在IPC催化剂设计开发、产品刚韧平衡调控、气味与VOC溯源及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已获授权的专利覆盖催化剂、产品、工艺技术、装置设备、平台模型等全流程,形成了成套专利群。
“我们研发的‘三高二低’平台技术以及系列车用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对促进汽车轻量化进程和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高艳说。
记者了解到,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开发出的高抗冲、高模量两大系列多个牌号车用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已在国内大型汽车改性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提高了国内车用高端聚丙烯的自给率,降低了汽车改性企业生产成本。
专利赋能发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成效显著
两组数据勾勒出甘肃知识产权发展的强劲势头: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000件,累计达到6087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20.7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7件,同比增长22.28%。全省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10582次,是2023年的3倍;其中专利转让次数(含出让与受让)首次突破万次,达到10257次,同比增长200%,在西部12个省份中位列第五。
与此同时,按照“全面盘点、筛选入库、市场评价、分层推广”的原则,我省深入开展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目前,国家盘活系统中我省已登记入库专利12190件,累计转化专利637件,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升。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坚持聚焦专利产业化这条工作主线,积极推动存量专利盘活利用同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工作有机衔接,大力推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更大力度释放专利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22日【调查研究】推进民勤蜜瓜知识产权保护及品牌建设
- 2024年09月24日天水市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 2024年05月15日甘肃油田化学品环保材料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实现零的突破
- 2024年01月03日陇南市为21家企业发放知识产权奖补资金6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