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一场“飞天圆梦 登月有我”的浪漫之约
——中国航天日无人机灯光秀表演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从“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划破天际,到神舟飞船遨游星海,再到天问“探火”叩响宇宙之门,中国航天人用智慧与汗水,在浩瀚的太空镌刻下了闪耀的中国印记。
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4月23日晚,一场浪漫璀璨的无人机灯光秀在河西走廊的大漠戈壁拉开了庆祝这一纪念日首场演出的帷幕。
23日20时30分,夜幕悄然降临。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化作璀璨星河,以夜空为幕,以灯光为笔,描绘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太空剧场”。这场以“飞天圆梦 登月有我”为主题的无人机灯光秀,是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觉盛宴,分“启航·东方红”“跨越·揽星河”“远征·探苍穹”三个篇章,诉说了人类梦想与宇宙星辰的千年对话,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
在众人的惊叹声和注视下,由无人机编织的星海正缓缓浮现出1970年的春天——“东方红一号”卫星带着初生的羽翼,旋转着飞向宇宙。它的轨迹是笔尖轻描的银线,是中国写给太空的第一封信函。
紧接着,无人机变换阵形,化作航天员杨利伟的剪影。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叩响了太空之门,成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里程碑。
阵形持续变化,数百架无人机以光为笔,勾勒出钢铁巨龙腾飞的壮美轮廓——长征五号B火箭,以破茧成蝶的姿态,奔赴星辰之约。
北斗七星曾指引游子归乡,如今的北斗卫星网则成为太空中的“中国坐标”。当它们在轨道上有序运转,仿佛是将千年的天文智慧编织成网,让每一颗星星都成为守护人间的灯塔,让旅人永远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无人机先组成古老的“勺子”,继而化作组网完成的卫星矩阵。精妙的设计和精准的变化,让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美丽的画卷。
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在天空展开:登月航天员与嫦娥在月球上缓缓靠近,嫦娥的裙裾随风飘扬,航天员的步伐坚定有力。这一刻,千年的神话与现代的航天“梦幻联动”,生动诠释了“传统与未来共生”的航天美学,仿佛诉说着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月亮的喜爱与向往。
表演的最后,无人机在夜空中拼出“飞天圆梦 登月有我”的字样。光影掠过天际,那是我们对太空的无限向往,那是我们在星河写就的诗行。
夜色渐浓,无人机缓缓降落,现场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这场浓缩了中国航天55年峥嵘岁月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自山西长治的李海青说:“无人机的表演方式很新颖,一幕幕的航天画卷让人难忘。我看到的不仅是表演,还有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书写的飞天梦。”四年级的小学生东瑾萱在看过表演后激动地说:“每一幅画面都很漂亮。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历史展现在我眼前的震撼。”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25日神舟二十号科研人员成明宇:用热爱与坚守托举航天梦想
- 2024年07月19日【“强省会·兰州绝技”系列报道】510所航天“软玻璃”为食品安全护航
- 2024年04月30日星光灿烂 岁月可期——首位甘肃籍航天员唐胜杰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球
- 2024年04月25日天水市开展“筑梦航天 亮眼未来”主题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