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区的蓝莓种植基地。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近年来,定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持续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优势主导产业及金银花、食用菌、百合等区域性特色产品为主的“8+X”全产业链覆盖体系,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定西市农业发展步伐蹄疾步稳,春耕备耕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6.4%,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蓝莓 “落户” 高原 协作助力增收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鲁家沟镇,曾因干旱少雨限制农业发展,如今却实现了蓝莓在高原种植的突破。
走进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区的蓝莓种植基地,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
去年,在青岛定西东西部协作帮扶下,当地从山东引进优质蓝莓组培苗,并与青岛专家团队开展全程技术合作。
基地搭建智能温室大棚,实时精准调控温湿度、土壤墒情等生长参数,实现蓝莓种苗当年移栽、当年挂果。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区30亩,栽植优质蓝莓苗1.5万株,预计盛果期年产量可达 2.4万斤。
“蓝莓销量好、价钱高,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基地负责人郭荣介绍,基地长期雇佣周边农户20余人,采摘旺季临时用工达60到80多人。
近三年,定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8.3亿元,谋划实施产业项目287个。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涌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通渭县义岗川镇蔬菜产业示范园,辣椒苗破土而出。通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蔬菜产业蓬勃 就业带动致富
在通渭县义岗川镇蔬菜产业示范园,鲜嫩的辣椒苗破土而出,明星村村民周柏林和其他务工人员正忙着分盘移栽芹菜母苗。“我干了七八天了,最近在育苗,一天120元。”周柏林说,她一天能移栽四五十盘幼苗,成活率达95%以上。
去年,义岗川镇引进通渭县嘉裕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打造集育苗基地、大田种植、冷链物流、蔬菜加工、商贸交易于一体的蔬菜示范园。产业园规划建设100个日光温室,目前50个已建成并投入育苗使用。五月中旬,育好的幼苗将在5个乡镇大田种植,种植面积达8000至1万亩。
“目前用工人数一两百人,栽苗时用工最多,要三五百人。”合作社负责人黄彦斌表示,后续将带动更多老百姓参与蔬菜种植,共同增收致富。
去年底,定西市蔬菜产业总产值达90亿元。同样作为通渭县全链壮大的五大产业之一,今年,当地以义岗蔬菜产业示范园为核心,计划带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育苗能力高达一亿株,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定西深入开展绿色标准化抓点示范行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率达80%以上。
智慧赋能药材 品质铸就品牌
春风送暖,渭源县的田野上,党参苗探出嫩芽。
在渭源县会川镇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甘肃佰世堂有机中医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 “陇药云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科技范儿”十足的种植模式让中药材种植更智慧、精细。
“我们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产地加工车间+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从种到收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公司负责人焦胜介绍,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等技术,田地的18项生长指标一目了然,确保中药材生长在最优环境。
渭源县着力锻造中药材全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率先在全省构建起中药材“六统一可追溯”发展模式,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溯源闭环,让“道地药材”有了“数字身份证”。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东生介绍:“去年全县10家企业申报的6.8万亩基地通过省级复合性验收,占全省总量的29.4%。今年,计划建成中药材GAP基地13.3万亩。”
近年来,定西深入开展绿色标准化抓点示范行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率达80%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形成了多个道地优势品种和特色品种种植带,以品质铸就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30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嘉峪关:“戈壁钢城”写新篇
- 2025年04月28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酒泉:逐日前行 乘风而起
- 2025年04月27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张掖:培育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
- 2025年04月25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地企同心加快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庆阳市以项目建设驱动发展提速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