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交通强国甘肃省试点任务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的重要项目,由新城开集团承建的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二期(房建)工程,始终秉持“匠心铸精品 文化续传承”的建设理念,以专业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力打造丝路文化传承新地标,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文化赋能 古今对话
项目团队深研悬泉置邮驿文化精髓,精准复原汉代邮驿建筑形制,实现历史场景的现代转译。下沉式庭院以1.5米高差模拟古驿站地形特征,桐木格栅采用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数控雕刻结合,复原汉代简牍纹样,呈现两千年前悬泉置浓烈的丝路文化和邮驿文化的观感;烽燧造型建筑采用变截面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结合红外三维扫描精准把控历史建筑神韵;自主研发仿夯土墙面配方,经多次配比试验,确定混合比例,水洗石工艺实现80%历史肌理还原,使建筑从地表破土重生,重新感受当年繁华的陆上丝路。


技术攻坚 品质筑基
建立BIM全周期协同管理平台,融合倾斜摄影技术构建遗址数字孪生模型。针对异形结构施工难点,采用预制装配与现浇工艺结合,通过三维模拟优化节点施工方案。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自主研发仿古墙面施工工艺,经反复试验确定外墙水洗石与仿夯土墙面施工参数,运用分层浇筑养护法有效控制裂缝产生。梁板模板清理采用专用吸尘设备,杜绝传统水冲工艺导致的钢筋锈蚀及结构隐患,全墙面压入玻璃纤维网工艺全面防控裂缝通病。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攻克技术瓶颈,创新成果《一种外墙面抹灰可移动喷淋养护装置》《一种建筑装修表面喷涂处理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历史建筑肌理复现提供技术保障。室外地坪彩色艺术装饰混凝土能使水泥地面永久地呈现各种色泽、图案和质感,逼真地模拟自然的材质和纹理,随心所欲地勾划各类图案,而且历久弥新,使人们轻松地实现建筑物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理想。

战暑斗寒 攻坚提速
夏日骄阳似火,烈日如炬,高温天气持续在线,酷暑难耐。在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二期(房建)工程施工现场呈现出一片大干快干、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项目全体员工放弃假日休息,夜以继日坚守一线,加班加点赶工期、保进度,匠心打造品牌项目。入冬后的敦煌,伴随着戈壁滩上呼啸的寒风,气温降至零度以下,项目部全体建设者不畏严寒,攻坚克难,掀起大干热潮。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实际,项目部及时调整计划安排,避开低温时段,抢抓晴好天气,按施工难度及施工进度要求,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精细管理 绿色建造
项目部实行施工现场网格化分区管理,装配式围挡集成声光警示系统,严格实施人员进出动态管控。建立“日检周评”质量管控机制,对构造柱界面处理、玻璃纤维网压入等关键工序实施举牌验收。配置新能源洒水车与移动除尘设备,施工便道全硬化处理,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及时清运。标准化设置安全通道、临边防护及微型消防站,电气线路规范布设并定期维检,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护航 人文聚力
构建“智慧工地”安防体系,应用AI视频监控实时识别临边防护状态。标准化设置装配式安全通道,实行作业人员电子标签动态管理。创新实施“安全积分超市”制度,将行为规范与奖励机制挂钩。常态化开展“建设者关怀行动”,按季节配置防暑降温与御寒物资,生活区设置健康服务驿站,切实保障施工人员权益,用企业关怀浸润人心。

项目团队始终以“每道工序都是文化表达”的匠心深耕建设,通过建筑语言活化历史记忆,为打造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工程贡献专业力量。(文/赵晶晶 图/祁文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26日甘肃公交建集团调研指导新城开集团公交场站综合开发项目
- 2024年11月28日2023年度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评选结果出炉 新城开集团新瑞公司武威宏大尚都项目4#楼入围
- 2024年11月26日栉风沐雪鏖战高原 匠心筑品灿若格桑——新城开集团新宇公司承建的卓合一期房建项目建设纪实
- 2024年11月21日以“廉”为本 铭“纪”于心——新城开集团新瑞公司多点发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