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征迁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徽县桥西片区城市危旧房改造征迁一线调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通讯员 杨丽君
“这片老房子征迁改造,说了七八年都没动静,这回动真格了。”日前,在徽县桥西片区征迁现场,徽县科协退休干部杨志伟激动地说。
作为首批签约的住户,杨志伟不仅带头签署协议,还主动劝说周围邻居配合征迁工作。
近三个月,位于徽县核心城区的危旧房片区——桥西片区,创造了令人感叹的征迁速度:从2月13日项目启动到4月3日发布公告后签约率达97%以上,取得了“零上访、零强拆、零事故、零诉讼”的优异成绩。
面对近600户居民需要搬迁的难题,徽县创新实施“五个一”工作法:编制一套科学规划、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制定一套实施方案、算好一本经济细账、完善一套保障机制,将这项徽县群众心中“第一难”征迁工程变成了民心工程。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围绕一条主线聚合力
“早该改造了,电线老化经常短路,铸铁水管锈蚀漏水,消防通道被占,连救护车都进不来……”在桥西片区居住了16年的县人大代表冯佐成,连续多年在县两会上提交改造提案,今年终于看到了希望。
桥西片区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住宅区,由17栋楼组成,共有居民591户,曾是县城体面的居住区,如今却成了占地39.8亩的“城市伤疤”。
“多年来,由于1∶1.3的置换比例让开发商望而却步,片区居民多次表达诉求,改造呼声日益高涨。”9号楼住户马世明道出了当地居民的共同困境。
今年2月,徽县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桥西片区危旧房改造列为重点实施的十个城建项目之首,迈出了改造的第一步。
“桥西片区改造是回应群众期盼、提升城市品质的重点工程,必须要确保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徽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为统筹推进改造工作,徽县成立了“1+7”指挥部体系,由县委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日通报、周调度”工作机制,形成“四级包保”责任体系。
看到工作专班日夜驻守、细致解答群众疑问的场景,居民韩玉龙成为首批签约的居民之一,他说:“这次改造真正把群众的难处放在了心上。”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聚焦基层调研察实情
这个老旧片区,既有产权复杂的多次转租房,又有长期无人居住的“空壳”房,还有仅凭电费单才能联系上的业主。
对此,工作专班推行问需知民情、问计聚民智、问效顺民意“三问于民”的工作法,全面摸清住户底细、需求和难题。
其间,征迁工作人员累计发放了调查问卷555份,梳理形成民生问题清单11大类,绘制出精准的“民情地图”;通过推选单元长、楼栋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让群众诉求表达更畅通。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多、利益诉求复杂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建立“一事一议”研判机制,对591户居民的个性化诉求进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签订征迁协议打下坚实基础。
三个月来,徽县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设计方案论证会10场,并赴河南等地认真考察学习,按照“好房子”标准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优化调整。
这些举措成为推动征迁工作的“加速器”。
桥西社区党支部书记海兰兰深有感触地说:“面对一些不理解的群众,工作人员把政策讲上门、服务送上门、困难帮上门、纠纷调上门,用真心实意换来群众的信任支持。”
分层分类,一户一策——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首先就是要住得安心。”站在正在拆迁的老房子前,桥西片区居民高生感慨,在这场城市更新行动中,工作专班用专业破解难题,用公心赢得民心。
征迁工作专班能够赢得群众口碑,得益于团队创新实施的“五步闭环工作法”:精准分类建档,建立产权争议、特殊群体需求、面积认定等七大类问题清单;多部门联合会诊,法律、住建等专家团队协同攻关;个性化定制方案,针对每户特殊情况制定专属解决方案;全过程阳光操作,补偿标准、程序流程全面公开接受监督;跟踪问效回访,确保政策落实抵达“最后一公里”。
在具体实践中,专班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为多次转卖未过户的住户确认产权;帮助住户补办丢失的房产手续;协调住户提前还贷解除抵押;妥善处理5户柴房单独补偿问题……
“干部们为我们操碎了心。”拆迁户王民英情况比较特殊,原住宅仅50平方米,丈夫是聋哑人,靠低保维持生计,若选择原址安置,补差价和装修费用成为她的负担。
工作专班经过反复研究,为王民英量身定制了安置方案:安排她在城区异地安置,按1∶1.3比例置换,并提供简易装修。“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连窗帘杆都装好了。”王民英高兴地说,以前半夜还要跑到楼下上公厕,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据悉,专班团队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意见征求会等,收集意见建议130余条,为每户居民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甘肃兴陇律师事务所全程负责参与项目征迁,律师何丽霞说:“整个征收过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找到利益最大公约数
“最难的不是拆除旧房,而是拆心结。”徽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马志成在12号楼的征迁工作中深有体会。他负责的50户征迁任务中,有一户四兄妹因产权纠纷僵持多年。
马自成便带领工作组先后组织多次调解会,邀请律师制定个性化方案,最终用“产权置换+货币补偿”的组合方案让四兄妹握手言和。
拆迁被称为“基层工作第一难”,这样的案例在桥西片区并不少见。
“征迁不是拆房子,而是拆心墙。”翻开从城关北街社区抽调参与征迁工作的马雯文的工作日志,这句话格外醒目。作为10号楼的联络员,她已连续多次经历了难忘的“隔门对话”。
细心的马雯文注意到常年拒她于门外的一位老人腿脚不便,便主动当起了“跑腿员”,代买药品、代购生活用品。马雯文的真诚服务,终于融化了老人心中的坚冰:“这些干部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老人不仅主动签约,还联系在外务工的儿子专程返乡办理手续。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工作专班始终坚守的信条。徽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征迁工作必须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民心账。”
随着工作的深入,主动到指挥部咨询的群众越来越多,干群关系不断升温。
从“要我搬”到“我要搬”,徽县桥西片区征迁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城市更新腾出了发展空间,更探索出了一条“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和谐高效”的城市更新之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0日【深化“三抓三促”行动 身边事】甘泉润民心 涓流惠民生——甘肃省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巩固提升项目建设
- 2025年05月16日刘坪镇:“四百”活动解民忧 精准帮扶暖民心
- 2025年05月16日【新甘肃云·融媒集萃】惠民生 解民忧 暖民心——嘉峪关市以群众小事优办快办推动城市建设
- 2025年05月07日平凉 延时服务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