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陇原先锋】
让更多人感受到爱的力量
——记张掖市民乐县未来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小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夏日清晨,祁连山下的民乐县凉爽、静谧。民乐县未来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小燕,带领教师和社会工作者走进当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中,开展亲情陪伴、生活救助、心理抚慰等关爱服务。
从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到打造“儿童关爱中心”,再到运营全县首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张小燕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近10年时间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累计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3000多名。
近年来,张小燕先后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孩子们心中的“张妈妈”
张小燕和丈夫曾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逐渐变得内向、自卑和敏感。“有一次回家,孩子竟然到门背后躲着我,我当时心里特别难过。”张小燕说。
“我家孩子并非个例。”张小燕说,我当时身边很多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老人精力跟不上,缺少亲情的陪伴。
深思熟虑后,张小燕决定返乡,帮助这些孩子。
2016年,她查资料、问政策、跑政府,自筹资金创办了“六坝镇留守儿童之家”。开办之初,张小燕和同事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支持。
自那时起,她成为照顾和辅导30多个孩子的“张妈妈”。
为培养儿童兴趣爱好,丰富儿童生活,张小燕聘请了专业教师开设艺术课程,并在留守儿童之家增设了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亲情角。同时,探索儿童关爱新模式,采用“家长委托管理制”,孩子父母在家时由父母照看,外出时便由她守护。
学习上,张小燕严格要求孩子,生活上却如母亲般呵护。
“一开始孩子对我们很陌生,随着一次次关爱行动的深入,我们一走进院子,孩子就跑出来把我们的手牵上,像亲人一样。”张小燕宽慰地说。
凭着这份无微不至的照料、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张小燕和同事们赢得了孩子们的依赖、家长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
凝聚起更多向上向善力量
为进一步扩大儿童福利事业的覆盖面,2019年,张小燕筹资30多万元,在县儿童福利中心精心打造了2000余平方米的“民乐县未来星儿童关爱中心”。
随后,关爱中心招聘了6名教师和2名社会工作者,为县域内312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建立儿童信息档案,并根据个体需求开展相应的救助、关爱、教育工作。
在关爱中心,张小燕取出一本本厚厚的儿童信息档案,儿童的家庭情况、家长需求和走访记录一一记录在册。
“这些,都是为了更精准地为孩子们提供心理抚慰、亲情陪伴、生活救助、助学资源链接等关爱服务。”她说。
涓涓细流,终成江海;点滴善念,汇聚大爱。
关爱中心设立爱心驿站,广泛联系社会资源,链接公益基金会、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为接受关爱的孩子提供免费的“阳光支教”“甘露行动”等助学项目,累计为13所村校捐建图书角、捐赠图书2万余册,发放爱心礼包千余份、助学金和爱心款物200多万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张小燕的带动下,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张小燕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我们主动对接关爱中心,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当地企业家宋振中说。
按照关爱中心的机制,帮扶对象年满十八周岁就自动结项,但是张小燕还会持续关注他们以后的生活,“无论以后你们走到哪里,我们关爱中心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张妈妈在这儿等你们回家。”
关爱老年人让爱心延伸
让孩子有照料,老人有依靠。作为一名党员,张小燕一步一个脚印,躬身播撒“善种”。
为了让辖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2022年,张小燕承接运营起六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高龄留守老人提供文化娱乐、膳食供应、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等服务。
走进六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康医疗等功能区依次排开,老人们三三两两,在此就餐、聊天,生活多姿多彩。中心还通过整合资源,对接公益项目,发动各方力量,为孤寡、困境老人定期发放生活物资,让老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逢年过节,张小燕便和同事们精心筹备庆祝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一群人汇聚起来,便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作为一名党员,群众有需要,我必须竭尽所能,倾力而为。”张小燕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