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理论】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2025/07/01/ 08:0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贾琼

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贾 琼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破解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三个不平衡”,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原则,以提供平等公共服务和均等发展机会为目标,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关注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和城市间流动人口,将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用工企业纳入培训体系,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健全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搭建平台有效对接农村劳动力与辖区企业用工,加强与省外劳务市场的对接,做好转移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对于省外就业农业人口,做好转移就业人口在农村的权益保障工作。建立多渠道住房保障供给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城镇化。以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发挥各市州比较优势,争取国家财力和政策扶持,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通过整体搬迁等方式,扶持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加快城镇化步伐。依托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提升关中平原中心城市在陇东南地区的带动能力,提升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的人口规模。依托河西走廊节点型城市,以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影响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发展黄河流域生态区,因地制宜发展循环农业、文化旅游、中医中药等绿色生态产业,着力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

  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加强兰西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兰州城市吸纳人口效应,在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推动形成以兰州都市圈为核心的城镇化格局,加快兰州高新区增容扩区,以及老城区的改造提升,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平台集聚人口,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引导兰白都市圈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大政府对兰白都市圈的政策支持,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高兰白都市圈的一体化水平。完善兰州新区、高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要产业载体建设,探索税收分享和征管协调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圈建设与运营。

  加强智慧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积极应用新技术,建立精细化的治理体系,构建精致化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加快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完善数字技术设施应用,加强城市社保体系运营、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调度和节能、治安网格化监控等的系统集成,增强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能力。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管网互通,强化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基础。发展优质便捷的城镇服务业,优化各级城市商业服务业场所布局,满足居民工作和生活多样化需求。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防治城市污染,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体制。创新城市建设的金融产品与贷款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农业科技发展,强化绿色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花卉、城郊观光农业等新型都市农业产业。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充分盘活农村资源,探索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采用点状供地和弹性供地等灵活形式,简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程序,探索小块用地开发,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城乡融合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加工、物流销售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