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建设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吕文涓
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在党的建设全局中,作风建设既发挥着刮骨疗毒、祛除顽疾的独特作用,又对党的建设工作的其他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必须将作风建设内化于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全面提质增效,确保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作风建设检验思想建设成效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思想是作风的内在根基,作风是思想的外在表现,用作风检验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思想与行动、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理论逻辑看,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解决的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政治立场等“总开关”问题;而作风建设是思想建设的外在投射,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党性修养最终都会通过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纪律作风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作风好不好是思想纯不纯最直接、最现实的反映,直观映射了党员干部在面对群众、面对困难、面对诱惑时,是否真正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是否切实将党性原则内化于心、付诸于行。
从现实层面看,抓思想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表面,必须把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和衡量思想建设是否入脑入心的重要标尺,注重看党员干部是否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中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是否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斗争考验中展现冲锋在前的担当,是否在日常工作和履职尽责过程中保持严谨细致的作风。
从实践路径看,需要构建“思想引领—作风锤炼—成效反馈”的闭环机制。以思想建设为根基,通过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从源头杜绝作风问题滋生。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自查检查督查机制,做到举一反三、“抓常”“抓长”,清除思想层面的“顽症痼疾”。深挖政绩观错位、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复等背后的思想根源,通过思想纠偏促进作风转变,形成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以作风建设夯实组织建设根基
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确保党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的核心支撑。作为贯穿整个组织体系的灵魂纽带,作风建设为组织建设注入稳定性、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激发各级组织活力的重要保障。
作风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作风建设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应当始终秉持严的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持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大力弘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干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
作风建设有助于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干部队伍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干部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形象。应当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标准,注重选拔任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使其在重要岗位平台发挥作用。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干部工作实绩和作风表现,及时纠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和苗头隐患。注重培养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过硬作风、提升能力本领。
作风建设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任。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宗旨意识,深入基层一线,精准了解群众需求,乐于拜群众为师,善于向群众学习,以务实作风和举措解决民生问题。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赋能,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沉下心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化解矛盾、优化服务的实际能力,从根源上筑牢党群干群“连心桥”。
以作风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程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通过拧紧作风“螺丝”、上紧纪律“发条”,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将腐败问题遏制在苗头萌芽,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锲而不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重在导向鲜明。要把优良传统作风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培训,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与宗旨教育。做实做细日常谈心谈话与教育提醒,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养成与行为规范,制定清晰明确的行为“正负面清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与反面案例警示作用,营造见贤思齐、警钟长鸣的浓厚氛围。
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系统工程,要在系统施治。作风建设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标本兼治的有机整体。应当通过常态化党性锤炼与宗旨教育,使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敬畏权力、恪守底线。持续完善作风建设相关制度,特别是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织密“不能腐”的制度笼子,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强化日常监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工程,贵在久久为功。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唯有构建起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方能避免“一阵风”,确保清风常在。应当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嵌入业务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坚持“常”“长”结合,既要抓重要节点、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更要抓日常监督,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引领、率先垂范,以“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自觉,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推动党员干部队伍整体作风持续向好。
以作风建设强化制度建设效能
作风体现着制度的价值取向,制度则是对作风建设成果的固化和保障。必须将作风建设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以优良作风引领制度完善,推动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同向推进、同步深化、同频共振。
以作风建设的目标导向明确制度建设方向。锚定政治建设根本,把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融入制度基因,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制度建设。坚守为民服务立场,紧扣“作风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标准,让制度设计充分体现民意、保障民生,确保制度始终服务于人民福祉。聚焦担当作为导向,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具体措施,树牢注重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强化干部考核激励引导作用,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干部锤炼过硬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
以作风建设的问题导向完善制度建设内容。破解权责不清难题,针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明确“责任田”、画出“边界线”,从制度源头上杜绝“踢皮球”现象。根治形式主义弊病,聚焦“文山会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从制度机制上为基层松绑减负,帮助基层压缩“虚功”空间、腾出“实干”时间。针对“八小时外”管理薄弱、“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等问题,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机制,填补监督缺位漏洞,让作风问题在制度约束下无处遁形。
以作风建设的结果导向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构建考用结合的评价机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员干部平时考核,以“指挥棒”倒逼制度落地见效,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建立动态跟踪的督查机制,统筹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巡视巡察等监督力量,对发现的共性问题集中整改、个性问题挂牌督办,确保制度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畅通开门纳谏的参与机制,建立群众监督意见即时反馈制度,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制度评估的重要指标,形成制度建设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使制度建设在实践熔炉中焕发蓬勃生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1日【理论】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 2025年06月27日【理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 2025年06月27日【理论】增强“四力” 练就过硬本领
- 2025年06月27日【理论】以创新思维培育高质量文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