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文化·旅游】山水入画处 文县诗意行

 2025/07/08/ 09:2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朱晖鑫

山水入画处 文县诗意行

学生体验采茶 李旭春

文县天池 冯乐凯

  朱晖鑫

  茶园李子坝

  当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我却在陇南碧口古镇的李子坝茶园,寻得一片沁人心脾的清凉绿意。沿着盘旋的山路深入,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没有燥热的烦闷,只有茶香与蝉鸣交织的夏日奏章。

  蜿蜒的山路如同被烈日晒软的绿绸,在苍翠的山峦间缠绵盘绕。汽车缓缓前行,车窗外的景致动人:远处的山峰依旧云雾缭绕,只是那云雾不再如春日般轻柔缥缈,而是裹挟着几分盛夏的慵懒,在山腰处缓缓流淌;近处的溪流欢快奔腾,水量比春日丰沛许多,撞击着溪中的青石,溅起晶莹的水花。岸边的树木枝繁叶茂,浓荫如盖,偶尔有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地上洒下细碎的金斑。山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与溪流的叮咚声、远处的蝉鸣声,共同谱写出一曲夏日山林的交响乐。

  车子停在李子坝茶园入口处,热浪裹挟着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不同于春日的淡雅,盛夏的茶香更加醇厚浓烈,仿佛连空气都被染成了碧绿色。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在阳光下舒展着深绿的叶片,层层叠叠的茶垄如同绿色的波浪,延伸到天际。炽热的阳光穿透茶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随着枝叶的摇曳,光影也随之舞动,宛如无数跳跃的音符。

  走进茶园,热浪被层层茶树削弱,取而代之的是阵阵清凉的茶香。茶树经过春天的生长,叶片变得厚实饱满,深绿色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虽然没有了春日嫩芽的娇俏,但成熟的叶片却自有一番蓬勃的生命力。叶片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那是清晨的水汽与夏日骄阳对抗的痕迹,指尖轻触,露珠便顺着叶脉滚落,带来丝丝凉意。

  茶园里,茶农们的身影在茶树间忙碌穿梭。他们头戴宽边草帽,脖颈上挂着汗巾,竹篓里装满了采摘的茶叶。不同于春日采摘嫩芽的轻柔,此时的采摘更显利落。茶农们的双手在茶树上快速翻飞,熟练地摘下成熟的叶片。一位皮肤黝黑的大叔脸上挂满了汗珠,却依然干劲十足。我也拿起竹篓尝试采摘,尽管动作笨拙,但指尖触碰到叶片时传来的温热与阵阵茶香,让人真切感受到夏日茶园的生机。

  采摘完茶叶,我跟随茶农来到制茶作坊。屋内弥漫着热气与茶香,室内温度比室外还要高上些许。几位老师傅正守在铁锅旁,专注地翻炒着茶叶。铁锅里,茶叶在高温下发出“噼啪”的声响,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老师傅们的额头沁满汗珠,却顾不上擦拭,双手在滚烫的铁锅中灵活翻动,动作精准而有力。“夏天的茶叶炒制,火候更要拿捏得准,既要逼出多余的水分,又不能把茶香炒散了。”一位老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将炒好的茶叶倒入竹匾,茶叶在竹匾上摊开,散发出醇厚的香气,与室外清新的茶香截然不同。

  茶园一角的凉亭,成了避暑的绝佳去处。我坐在竹椅上,面前的茶桌上摆着一杯刚泡好的新茶。透明的玻璃杯中,深绿色的茶叶缓缓舒展,茶汤清澈透亮,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轻啜一口,温热的茶汤入口醇厚,没有了春茶的鲜爽清甜,却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回甘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苦涩。

  极目远眺,远处的青山在烈日下显得愈发苍翠,与层层叠叠的茶园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夏日画卷。近处,茶农们依旧在忙碌,他们的身影在茶树间若隐若现,偶尔传来几句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山林的静谧。此时的我,早已忘却夏日的燥热,只沉浸在这片茶香四溢的世界里,感受着盛夏茶园独有的魅力。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个茶园染成了金色。我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回望那片被茶香浸润的土地,心中满是眷恋。这个七月,在李子坝茶园,我遇见了最热烈的盛夏,也遇见了最醇厚的茶香。

  穿越高楼山

高楼山

  陇南的晨光刚为武都城头镀上金边,我便踏上了前往文县的旅途。车轮碾过蜿蜒的山道,如同游走在大地褶皱间的细线,而此行最令人心悸的篇章,当数那座横亘前路的高楼山。它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以十二道近乎垂直的急弯编织成险峻的阶梯,逼仄的路面紧贴悬崖,每一次方向盘的急转,都让心跳随着车身的倾斜而加速。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零星的村落如同被岁月遗落的珍珠,散落在山腰与谷畔。几户人家甚至隐匿在云雾深处,竹篱茅舍间升起的炊烟,与山间岚霭悄然相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想必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此刻正值盛夏,苍翠欲滴的林木尚未完全遮蔽视线,但若再晚些时日,这些村落怕是要化作林海中若隐若现的幻影了。

  当颠簸的车辆终于攀上山顶,两棵相依而立的古树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它们如同天地间的守护者,一株枝干遒劲,直指苍穹,似铮铮铁骨的勇士;一株枝丫舒展,婀娜多姿,宛如温婉端庄的淑女。这景象不禁让我想起米堆雪山脚下那对闻名遐迩的“夫妻树”——同样是共生共长的云杉,在圣洁雪水的滋养下,成为人们心中象征永恒的连理枝。而眼前的这两棵古树,虽少了人声鼎沸的热闹,却多了几分超然物外的孤寂,静静伫立成路人匆匆一瞥的风景。

  盘旋而上的山路早已搅得人头晕目眩,登上山顶的观景台时,山风裹挟着草木的清冽扑面而来,吹散了满心的不适。极目远眺,山峦如波涛般向天际延展,方才被山路折磨得疲惫,此刻都化作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一块镌刻着“高楼山”的巨石突兀地立在山巅,如同这座山的名片。巨石下方的石碑却斑驳难辨,凑近仔细辨认,才勉强解读出文字的奥秘:这座海拔2050米的山峰,地处岷山与秦岭的交会处,国道212线如银链般缠绕山腰,使其成为这条交通动脉陇南段的制高点。停留片刻,绕到巨石背后,恍然惊觉它的轮廓竟似一棵千年古树墩。天然的纹理疏密有致,纵横交错的线条仿佛岁月镌刻的密码;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白色矿物质覆盖的表面宛如眉毛与胡须,微微凸起的岩石恰似欲言又止的唇畔,那深邃的“目光”穿透时空,审视着每一位匆匆过客,睿智而淡然。

  夕阳西下,我们开始沿着山路返程。高大的洋槐树列队而立,枝叶交织成遮天蔽日的穹顶。或许正如这转瞬即逝的旅途,风景的真假虚实又何须执着?作为匆匆过客,能将这份独特的景致收进眼底,便已足够。

  暮色渐浓,高楼山的轮廓在车窗外渐渐模糊,但那些陡峭的弯道、相依的古树、巨大的石碑,早已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

  秀美铁楼沟

铁楼藏族乡 丁凯

  翌日一早,晨曦微露,薄雾还在山间缠绵,我们便与同行的人踏上了前往文县铁楼沟的旅程。四辆车驶出,宛如灵动的游鱼穿梭在蜿蜒的道路上。起初,大家互不相识,却在旅途中玩起了“超车游戏”,你追我赶,时不时透过车窗相视一笑,那眼神里满是默契与趣味。直到抵达目的地,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都是一同奔赴美景的伙伴,彼此歉意又亲切地笑笑,算是打过了招呼,也为这段旅程增添了几分别样的开场乐趣。

  铁楼沟,单听名字,便觉古朴而神秘。它是铁楼村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景点。通过百度探寻它的渊源,才知晓铁楼乃是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老传说中发现一大铁炉而得名,故又名铁炉寨。在当地方言里,“炉”发音为“楼”,久而久之,“铁楼”便成了它独特的名字,承载着岁月的故事,静静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的面纱。这里尚未被开发,少了几分商业化的喧嚣,多了一份原始的宁静与纯粹,宛如隐匿在尘世中的世外桃源。

  我们沿着新建的公路缓缓前行,公路两旁,各类花卉竞相绽放,宛如一群身着彩衣的精灵,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很难想象,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竟蕴藏着如此丰饶的养分,滋养出这般秀丽的生命,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慷慨。

  突然,前方的车停下,紧接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哗哗流水声如激昂的乐章,瞬间涌入耳畔。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帘气势磅礴的瀑布从半山腰喷涌而出,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呼啸着奔腾而下,水势浩大,源源不断,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令人称奇的是,瀑布上游只见褐色的土地与葱茏的树木,竟看不到溪流汇聚的痕迹,仿佛这瀑布是从大地深处直接喷涌而出,有人猜测这或许是暗流瀑布,为这壮美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依依不舍地离开瀑布,一回头,一座四层木质楼宇映入眼帘。这座楼宇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仿佛一位身着古装的雅士,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可惜楼门紧锁,孩子们好奇心作祟,纷纷扒开门缝,像一群可爱的小探险家,努力张望着里面的世界。透过门缝,只见室内堆积着木板和油漆桶,看来装修还未完工。虽然它没有圆通禅寺那般宏伟精致、气势恢宏,但在这青山绿水的环抱中,却自有一番独特的韵味。许是这里的空气澄澈透明,竟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斑,那绚丽的光芒洒在楼宇之上,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让人忍不住遐想它完工后的模样。

  我们逆着溪流继续前行,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白马山寨。踏入山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将这纯净的气息尽数纳入肺中。四周青山环抱,绿水潺潺,宛如一幅宁静秀美的山水画卷。据说,这里居住着白马藏族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传承着独特的文化习俗。

  漫步在山寨中,绿树掩映间,一个小广场悄然出现。广场随地势而建,两层露天阁楼古朴而雅致,纯木质的地板、护栏,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自然的质感,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与宁静。广场上,月牙形秋千轻轻摇晃,悠悠的吊床随风摆动,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休闲氛围。朋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围坐在桌旁,分享着特色美食——筋道爽滑的米皮和香脆可口的核桃饼,欢声笑语中,美食的香气四溢;有的慵懒地躺在吊床上,眯着眼睛,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悠悠飘荡的白云,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有的则逗着孩子们玩耍,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回荡在广场上空,为这片宁静的山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还有的轻声交谈着,分享着旅途中的见闻与感受。

  就在大家沉浸在这份悠闲之中时,几个身着羊皮袄、头戴面具的身影突然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注视着他们。只见这几人不慌不忙,从容地装扮着自己和同伴,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种神秘的仪式感。经当地朋友介绍,我们才得知白马藏族人即将表演傩舞,这可是难得一见的文化盛宴!白马傩舞是流行于白马人间的民间面具舞,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傩舞中,演员戴上面具便化身成神,围绕场地四周,时而穿梭在游人之间,时而变换队形,那神秘的舞姿、铿锵的鼓点,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向我们展示着白马藏族人独特的文化与信仰。

  观赏完精彩的傩舞,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又向着石门沟玻璃栈道进发。通往栈道的路并不好走,需要爬上一段陡峭的山坡。我们一行人不畏烈日的炙烤,向上攀爬。其中有一段路,陡峭程度堪比崆峒山的上天梯,而且狭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终于,我们安全地抵达山顶。从山顶上远远望去,玻璃栈道依山势而建,宛如一条透明的丝带,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单是看着,便让人感到惊险刺激。然而,当我们真正踏上栈道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岩石间伸展出来的树木投下浓密的阴影,巧妙地掩映着下方的悬空部分,让人看不到悬崖的全貌,恐惧之感顿时消散许多。

  走在栈道上,仿佛漫步在树荫间,轻松惬意。凭栏俯视,山下的美景尽收眼底。碧蓝如洗的天空下,绿树成荫,村落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绝美画卷。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这里的山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人们,而这里的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山水,共同谱写着铁楼沟人安逸舒适的生活篇章。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铁楼沟的大地上,我们的旅程也接近了尾声。这一天,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内心却无比充实。在铁楼沟,我们邂逅了壮美的自然景观,领略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品尝了美味的特色美食。自然、人文、地理与美食在这里完美融合,让我深深体会到,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愿我们的人生之旅,也能如这铁楼沟之行一般,充满惊喜与感动,一直在探索与发现的路上不断前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