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三维升级,文旅“热”力全开
陇南日报记者 张小静
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两当县锚定“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以“两当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创建和“嘉陵江峡谷群旅游大景区”规划为蓝图,全力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精心编制“一方案一清单两办法”,涵盖农旅融合、景区建设、产业链发展及资金补贴等,为全县文旅产业发展锚定方向,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向支柱型经济加速迈进。
设施升级:筑牢文旅发展“硬支撑”
景区提质改造是破局关键。
盛夏时节,传统村落乔河景区新铺设的栈道上,西安游客李女士正用手机拍摄晨雾中的山峦。“以前来的时候这段路还是碎石子,现在走起来又安全又舒服。”她脚下新修的木栈道顺着河流蜿蜒向东,每隔一段便设有仿古休憩亭,游客还可以在这里烧烤、野餐——这处国家AAA级景区刚完成的基础设施升级,让游客体验直线提升。在两当县文旅康养产业的系统升级中,这样的细节改造正成为激活全域旅游的关键支点。
两当县聚焦3个国家AAAA级景区(两当兵变红色文化景区、云屏三峡景区、张果老养生文化旅游景区)和3个国家AAA级景区(乔河、琵琶洲、火神庙),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从游览步道修缮到服务设施迭代,力求重塑游客体验。
与此同时,“硬件网络”持续织密:以“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着力开展“全域有机”试点,加快实施左家乡食用菌产业园、站儿巷镇蜂产业示范园等农旅融合项目,推动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农旅融合、产融互补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在西坡镇全域有机示范基地,金源合作社迎来了全市融媒体百人团队的采访。各地媒体围着整齐码放在花椒林下的蜂箱,观看蜂农老王展示着取蜜、割蜜、摇蜜的全过程。“接下来带大家去捡绿壳蛋并参观散养的黑猪。”西坡镇副镇长麻洋洋的邀请,让媒体团体验到农旅融合的魅力。
此外,精品线路打造为全域旅游打通“动脉”。两当持续巩固提升琵琶洲、蜜蜂产业园、千寿园建设成果,精心打造“百福大道、千寿长廊”最美乡村旅游景观路及精品旅游环线,优化游客体验动线,进一步丰富城市文旅符号。
沿着“百福大道”驱车前行,每隔数米就能见到造型各异的福文化景观小品。这条连接县城与景区的最美乡村旅游路,不仅让自驾游客随时能驻足打卡,还能在游客拍摄层峦叠嶂的峡谷群时展现两当福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服务升级:精筑体验生态“软环境”
服务升级的核心,是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云屏、站儿巷、鱼池等为节点”的酒店民宿产业集群,通过规模化布局提升食宿接待能力。在此基础上,两当以“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破题:灵官峡工业遗址景区依山傍水,雅静清幽,远离尘嚣,是旅居度假、养生养老、康养调理的绝佳之地。傍晚时分,循着庭院里飘出福寿宴的香气,张娟端上当地产的跑山鸡熬制的“乌鸡粥”,它曾在全县福寿山珍美味大赛获奖,是用文火熬制的乌鸡汤来煮粥,最后再加入手撕乌鸡肉,鲜香适宜。“去年参加福寿山珍美味大赛,我们学会了把土菜变成创意菜!”两当持续打造餐饮IP,开发“福寿餐”“福寿宴”,将本土食材与文化符号融合,培育出了餐饮消费新市场。
在云屏三峡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非遗传承人林明亮正带领游客学唱两当号子。“以前在自家院里唱,现在在景区给游客表演。”这种“非遗进景区”的常态化展演,让游客在欣赏《祝酒词》旋律的同时,还能品尝到云屏清酒的甘醇清香,学唱两当号子的委婉悠长!
不远处,经营“竹林小院”农家客栈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庞香正忙着打包云屏蜜酥。“上周西安来的旅行团又一下订了百十袋,快忙不过来了。”“土特产”变身“伴手礼”,文化基因植入旅游产业链。
全国乙级民宿秋鸣山居内,来自西安的游客张明霞已是第五次重返云屏。对她来说,云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更是心灵的归处。“云屏现在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越来越好,但是不变的还是这青山绿水和淳朴的人情,每次回来都像是回家。”两当县秋鸣山居餐饮民宿经营者朱小涛介绍:“五一期间,我们住宿加餐饮收入达到日均一万元,端午节客房半个月前就订空了。目前,民宿正在进行扩建,完成后将增加11个客房37个床位。”
在一步步的探索实践中,两当正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业态升级:跨界融合点燃“新引擎”
业态升级的关键,在于“政策驱动+区域协同+产业融合”三位一体。
“两当文旅来武都接游客啦!”“五一”期间,两当县组织“两当旅游推介官”前往武都“引客入两”,同步推出的“引客入两 两当文旅在行动”系列短视频成为爆款。政策层面,《两当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引游客入两当”补贴实施办法》相继出台,以真金白银激励企业投入、吸引客源流入,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良性发展生态。
强化与徽县、凤县、麦积等周边地区旅游协作,推动达成信息互通、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宣传互动的协同发展局面。
“各就各位……”随着发令枪响,第二届云屏山地挑战赛的千名选手冲进深山峡谷。来自成都的跑友刘建华边跑边用相机记录着沿途风景:“在负氧离子浓度爆表的赛道上奔跑,我已经醉氧了!”陕西清风车友会的跑友感慨道,“红色故地的人们既淳朴又热情,沿路站点敲锣打鼓让赛事氛围燃点频现。工作人员递水指路,加油呐喊,为我们鼓足了干劲。”
县文旅局副局长罗红霞介绍:“这场赛事吸引了来自贵州、山西、陕西等30多个省市1000余名跑友齐聚两当。”
“第二届两当云屏山地挑战赛”、“‘两当春醒·红绿交响’春季旅游文化系列活动”等特色品牌活动,不仅有效聚集人气、提升两当知名度,还催生了“体育+文旅”的新业态。
业态融合的火花,在“银发经济”里格外耀眼。云屏三峡景区的高山草甸上,72岁的西安游客赵大爷边散步边点赞:“这里的负氧离子比城市高几十倍,还有中医理疗,住了好几天,血压都稳了!”
而在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内,“红色研学课程”同样火热——兰州八中的400名学生正沉浸式参与红色研学课程——触摸泛黄的历史文献、聆听讲解员还原两当兵变细节。其中一名学员难掩激动:“以前觉得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很遥远,但当我亲眼看到真实的煤油灯和革命先辈穿过的军装时,突然明白他们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鲜活细节。”这种“走进去”的学习,让历史真正有了温度。带队的王老师补充道:“孩子们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愿以青春护山河’,这就是沉浸式研学的魅力。”
依托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的底色,两当正加速推动“旅游+培训”“旅游+研学”“旅游+康养”等多元业态深度破圈。
当夜幕降临,云屏三峡燃起篝火,游客们围着非遗传承人学唱号子。不远处,街道村大屏上正播放着四季旅游宣传片——春赏繁花似锦,夏享避暑纳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福寿山珍。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城,正通过设施、服务、业态的三维升级,让“福寿两当·国际慢城”的品牌从规划图纸走向现实图景,在嘉陵江畔书写着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答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1日两当县泰山乡:冷水鱼产业绘就富民新图景
- 2025年06月24日从“山字经”到“全域牌”:书写两当多元产业的“生态方程式”
- 2025年06月23日两当:“智慧+”医保体系让群众有“医”靠
- 2025年06月19日两当:从项目建设“进度条”看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