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西北内陆干旱区高水效农业技术推进会在河西举行

 2025/07/11/ 16: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冯宝强

  新甘肃客户端张掖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内陆干旱区多水源配置与高水效农业关键技术”项目推进会在张掖市与武威市举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50余位项目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

西北内陆干旱区多水源配置与高水效农业关键技术项目推进会举行。

  由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教授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教授专家组成的项目指导组,实地考察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和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检查了项目围绕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开展的“水肥盐调控”“耗水规律”等田间试验。示范区内作物长势良好,成效显著,获得了指导组专家的肯定。

  项目研究人员汇报了试验设计、监测指标及阶段性进展情况,来自各参与单位的专家围绕项目核心方向作了报告,展示了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其应用前景。与会专家结合前期考察发现的就品种筛选、水肥方案优化及智能设备配套等关键问题深入交流,并在实施进度、创新点凝练、落地实效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专家组实地观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内陆干旱区多水源配置与高水效农业关键技术”项目,是针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聚焦旱区农业水效率多要素协同提升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旨在达成节水、减肥、控盐、提质以及产能提升的目标。项目组在甘肃农垦集团张掖农场、永昌县东寨镇和民勤县苏武镇建立了3个千亩综合技术示范基地,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项目成功构建了针对小麦、玉米、棉花的作物控水抑盐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集成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咸水资源高效利用、作物水效率多要素协同提升、“天-空-地”一体化高水效农业智能管控等理论、技术与系统。

  目前,该项目所集成的小麦、玉米和棉花控水抑盐提质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已在河西走廊、南疆的示范区推广应用,小麦、玉米和棉花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1.65%、15.29%和18.86%,并提高了节水效率。

专家组观摩现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