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题词“崆峒武术,威峙西陲”的崆峒山,不仅以道教名山、崆峒武术发源地闻名,更有着太多的奇门兵器——鞭杆、拂尘、烟锅、铁筷子……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具,经由历代武者的点化,化身克敌制胜的绝技载体。
7月19日至26日,“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2025崆峒武术大会将在平凉市举行。在武林盛会举办前夕,我们一起揭开崆峒武术奇门兵器之谜。“崆峒武术奇门兵器不属于传统十八般兵器,却能在交手中出奇制胜。”平凉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朱沛霖对记者说。

崆峒鞭杆,是崆峒武术独有的奇门兵器。其形朴拙无华,以坚韧硬木打造,长三尺三寸,重逾斤半,在刚硬中蕴藏柔劲杀机。鞭杆尺寸契合实战需求,长度等同成人腰胯至肩的高度,便于从腰间瞬发抽击;柄尾凸起作锤头,前段收尖可刺戳,一器兼备扫、劈、戳、砸四重功用,在狭窄巷道或驼队商道间尤显进击优势。鞭杆技法核心在于“活把”二字:武者双手如穿花般交替换握,通过“云手”“蛇缠”等手法,使鞭杆在臂膀间飞旋格挡,化刀剑劈砍于无形。攻时以“寸劲崩炸”突袭要害,点穴打穴精准如针;守则以“绞锁卸带”缠夺敌械,尽显崆峒武学的凌厉之势。
世人常见道士执拂尘,轻扫拂拭,飘然出尘。然而崆峒拂尘,绝非仅作清静之器,它是暗藏玄机的奇兵。其独特性始于握法:寻常拂尘,单手持柄尾,以拂尘长丝为鞭梢攻敌;而崆峒武术传承人,在御敌时,用虎口紧扣柄身中段,双手灵巧换把。这一变,顿显非凡,尘头可如长枪点刺、如鞭梢横扫,柄尾亦如短棍迅疾戳击。更兼腿法翻飞,步随身动,攻守间似云流龙腾。

玄机更在隐秘处,在尘丝与木柄衔接处,包有精钢铁块,沉甸甸如拳如锤,刹那间翻腕点砸,攻人于不备。此拂尘,刚柔相济,锋芒暗藏,是崆峒先贤智慧的结晶。
谁能想到,一杆寻常烟袋锅,竟成沙场奇兵?崆峒烟锅拳,正是这般化平常为神奇的绝技。烟锅非普通烟锅,通体精钢锻造,长且沉重,足有数斤之威,远非乡间老汉手中的旱烟袋可比。它既是闲时吞云吐雾的烟具,也是战时勾魂摄魄的利器。

战端起时,烟锅头部炽热铜斗可作流星锤般猛击,坚韧长杆如短矛或判官笔般刺戳点拿,杆身翻飞之间腕花勾挂,最善锁缠、挑卸对方兵刃。其腰间烟袋包,也可作为武器,平日盛烟丝,战时则填充砂石瓦砾,长索一系,顿成索命流星。刚柔转换只在呼吸之间。崆峒烟锅拳有两路,一路“刚烟锅”,只执长杆,势大力沉,如金刚怒目;二路“软烟锅”,烟袋包化流星锤翻飞穿梭,柔中带韧,招式中“何仙姑献花”融入道家特点,于凛凛杀气中透出几分仙风道骨;“请吃烟”招式,则透着西北人的幽默与诙谐。
崆峒拂尘、烟锅拳(兵器名称为栏门橛),传承轨迹清晰而传奇。源头追溯至民国年间,崆峒山一位隐世的孙姓道长,身怀绝技,慧眼识珠,将崆峒拂尘与烟锅拳传于山下庄浪县的陈姓石匠。石匠陈公又传予当地武术名家刘长友,刘长友再传其高徒朱光明。正是一代代崆峒武者的默默坚守与精研,才让这些兵刃技法,得以在崆峒民间血脉中顽强流传,未曾断绝,成为活态的武学瑰宝。

在崆峒武者掌中,两根精钢铁筷,也能化作精准点穴、夺命分毫的绝杀之器。其貌不扬,威力却集中于指尖毫末,专打人身关节穴窍,迅疾如电,刁钻难防。崆峒铁筷最为传奇之处,在于其深植于古老“时辰穴位”理论的独特法门。武学传承中认为,人体气血随十二时辰流转不息,穴位亦有“虚实”之分。何时何刻点击何处穴位能奏奇效,何处无效,都有严格讲究。虽以现代科学观之,此论或有它的局限,却真实反映了中华传统武术对天人相应的追寻与探求,凝聚着古人对生命能量运行的独特认知。
崆峒奇门兵器库堪称武林百科:风火五行轮旋转如日月,挎虎篮藏锋于拙,分水峨眉刺似游鱼穿梭,太统法铃声震魂魄……此外,还有风火扇、飞爪、九齿铁耙、铁琵琶、判官笔、翻天印、长连枷、短连枷、搜林棍、飞镖、铁扇、打狗棍、板斧、腰带镖、黄龙带把枪等。在崆峒武术进阶体系中,掌握这些兵器意味着踏入高阶的武学境界。

平凉民间将生活物品转化为兵器的历史,是陇右尚武传统与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这种“物尽其用”的智慧,不仅成就了冷兵器史的独特分支,更诠释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永不枯竭的应变力。今日崆峒武术中仍在演练的奇门兵器,正是这场跨越千年的民间生存美学的鲜活延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14日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平凉文旅投公司扎实推动崆峒山景区运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 2024年10月27日平凉市崆峒区:无障碍家改 让爱无“碍”
- 2024年04月16日崆峒区:践行“枫桥经验” 多元解纷“快一步”
- 2024年04月02日崆峒:争做节水小卫士 绿水青山共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