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节水农业显成效
每日甘肃网武威7月19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冯宝强)七月的河西走廊,麦浪翻滚、辣椒红透,一场聚焦“节水丰产”的科技盛宴正在田间地头展开。7月14日至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西走廊主要粮经作物节水丰产优质与适水种植技术”项目中期观摩推进会如期举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与农技人员齐聚在武威、金昌、张掖、酒泉等地的试验田里,见证干旱区农业的“智慧答卷”。
连日来,专家团队的足迹遍布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酒泉市肃州区、瓜州县及嘉峪关市等地,深入小麦、玉米、辣椒、甜瓜等试验示范基地,实地查看高效节水栽培模式、智能灌溉设备精准调控水量、“土壤蓄水增容”等节水技术在田间的应用实效。
河西走廊是西北粮仓的重要一环,但水资源短缺一直是“紧箍咒”。长期以来,这里面临作物需水与供水“错位”、用水效率低、产量与品质难两全、农业可持续性承压等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西走廊主要粮经作物节水丰产优质与适水种植技术”项目打出科技“组合拳”:通过多源数据实时监测作物需水,让“何时浇水、浇多少水”有了精准答案;借助高通量表型技术,快速锁定作物“耐旱基因”,研发适配的调控制剂与设备;构建“水分-产量-品质”耦合模型,实现“节水不减产、丰产更优质”的智能决策;同时深耕农艺节水技术,优化区域种植结构,让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能。
“我们不仅要让土地多产粮、产好粮,更要让每一方水都产出最大效益。这些技术接地气、能落地,是干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省农科院项目负责人杜少平研究员介绍,项目将持续深化成果转化,力争让节水技术覆盖更多田块,为河西走廊乃至全国干旱区农业“节水增效、藏粮于技”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14日陇南市举办2025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农业实用技术业务培训班
- 2025年07月11日西北内陆干旱区高水效农业技术推进会在河西举行
- 2025年07月10日兰州市强化农药市场全链条监管 筑牢农业安全防线
- 2025年07月08日张掖:“小泵池”撬动农业节水“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