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X件套”是标配还是枷锁?
随着中考、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后,毕业季的风裹挟着栀子花的香气,也吹来了一场关于“标配”的讨论。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毕业旅行到医美护肤,甚至考驾照、买奢侈品,这份被网友戏称为“毕业X件套”的清单,正悄然定义着当代学子的毕业仪式。有人视之为对寒窗苦读的犒赏,有人斥之为消费主义的陷阱,而在学生、家长、老师与专家的多元视角里,这场关于“物质与青春”的博弈,正折射出更复杂的成长命题。
学生
社交平台的热度与现实的挣扎
“刷到同班同学晒出的毕业清单:iPhone 15 Pro、MacBook Air、三亚七日游、双眼皮手术……评论区全是‘羡慕了’‘这才是毕业该有的样子’,我瞬间觉得自己的毕业计划像个笑话。”刚结束高考家住在城关区易大天地小区的学生林子昂滑动着手机屏幕,语气里带着一丝失落。在她的社交账号首页,“毕业必买清单”“高考后犒劳自己的N种方式”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点赞量动辄过万。
中考过后,家住在安宁庭院的学生周楠的手机相册里存着37张“毕业心愿图”,从最新款平板到出国游学签证,每一张都标注着“奋斗目标”。“我们班有个群,每天都有人发‘毕业装备进度’,有人说爸爸已经订好了欧洲游学团,有人晒出了新手机的开箱视频。”小周坦言,自己原本只想换个普通手机,但看着群里的讨论,忍不住向父母提出了买顶配电脑的要求,“不然上大学跟同学聊起‘毕业三件套’,我都插不上话。”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毕业X件套”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30万,讨论量超150万。在“你觉得毕业必须有几件套”的投票中,42%的学生选择“3-5件”,28%认为“越多越有仪式感”,仅有15%支持“按需购买,不必跟风”。评论区里,“考后换手机是爸妈默认的奖励”“没个毕业旅行,青春不完整”等言论被高频点赞,而质疑“过度消费”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不懂年轻人仪式感”的反驳中。
清醒者的“反内卷”尝试
与小周不同,高三毕业生夏知远主动退出了班级的“装备群”。“我表姐去年毕业买了一万多的相机,结果现在还在抽屉里落灰。”小夏说,自己更愿意用暑假打零工的钱报个编程班,“我在知乎上发起过‘毕业必须买齐X件套吗’的提问,有200多个人回复,一半以上说‘没必要被绑架’。”她展示的聊天记录里,有网友分享“二手市场淘到九成新电脑,省下的钱去了西藏骑行”,也有人调侃“我的毕业三件套是:毕业证、准考证、一颗平常心”。
家长
账本上的纠结与对“仪式感”的妥协
“这月工资刚发,扣掉给孩子买手机的5999元,剩下的够全家紧巴巴过到月底。”住在西固区金城公园附近的李华女士对着账本叹气。她的儿子高考后列出“毕业五件套”,总预算近3万元,相当于家里三个月的生活费。在家长群里,类似的纠结成了常态——有人晒出“咬咬牙买了”的消费记录,有人悄悄打听“哪里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二手电脑”。
“孩子高三一年没睡过囫囵觉,现在要个新手机,能不给买吗?”住在甘肃省保育院家属院的家长张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态。他原本计划给女儿买5000元左右的手机,却在女儿一句“同桌妈妈送了她最新款,说‘考得好就该奖励最好的’”后,咬牙加了3000元预算。
除了上面说到的感性家长外,其中还有不少理性家长。住在红古区的家长方刚则和儿子达成了“折中方案”:电脑买中端配置(满足大学专业需求即可),毕业旅行改成本地周边游,省下的钱存为“大学应急基金”。“我给孩子看了家里的收支明细,告诉他‘仪式感不等于花大钱’,他最后把清单里的‘游戏机’换成了‘图书馆借阅年卡’。”方先生说,这场沟通虽然花了3个晚上,但让孩子明白了“需求”和“欲望”的区别。
老师
学校尝试引导正确毕业消费观
“十年前,学生毕业最多要个新书包;现在,‘X件套’的清单能列到A4纸满满一页。”在兰州某中学从事班主任工作15年的王老师感慨道。她发现,近五年“毕业消费”的话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班会和家长会上。
“有个女生因为妈妈没给她报医美项目,哭着说‘上大学会被嘲笑单眼皮’。”王老师无奈地说,这种心态正在低龄化蔓延。她曾在班会上做过一个小调查:超过半数学生能准确说出同学的手机型号、旅行目的地,却记不清自己的月考排名。“消费成了新的社交货币,这比成绩攀比更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引导。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为毕业生举办以“星辰铺路时 致青春里那些为我们掌灯的人”为主题的毕业典礼。毕业班级依次经“状元门”入场,有“时光胶囊”开启百日誓师誓言的环节,毕业生还将承载拼搏精神的战旗交还母校。
兰州三中的毕业典礼上,家长们为孩子戴上象征青春与责任的红色成人帽,赠送书信与礼物;孩子们向父母行“拜谢礼”,三鞠躬致谢养育之恩,简单仪式拉近了亲子心与情。兰州市安宁区第一中学学生向老师献上亲手制作的贺卡,师生间温情互动。
专家
警惕“仪式感过度”带来的负面压力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赵雪花提示,要留意“仪式感过度”带来的隐性压力,避免让不必要的形式成为青春的负担。所谓“毕业必备X件套”的走红,实则是消费主义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具象化体现。商家利用社交平台刻意制造“不拥有就会显得不合群”的心理暗示,而青少年渴望被同伴接纳的心理,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不必要的焦虑。
赵雪花给出建议,面对这类问题,家长不必陷入“买与不买”的两难,不妨和孩子共同规划一份“消费清单”。比如通过“必需物品-渴望物品-可延后物品”的分类,帮助孩子理清需求优先级。还有家庭尝试“消费兑换制”,例如“每消费一定金额,需完成相应时长的家务劳动或公益服务”,这种方式既能适当满足孩子的愿望,也能让他们在过程中理解责任与付出的意义。
·记者手记
当“X件套”的讨论在网络空间此起彼伏,我们更该思考:毕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用最新款手机拍下的合影,还是与同窗拥抱时的泪水?是朋友圈里的旅行定位,还是深夜台灯下写下的未来规划?或许,真正的毕业礼物,不是商家包装好的“套装”,而是学会在纷繁的欲望中保持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就像一位网友在讨论区说的:“我的毕业只有‘一件套’,那就是‘带着勇气走向下一段路’,这就够了。”青春从不需要被标价,毕业的仪式感,终究该由自己定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06日【中高考第1时间】毕业季福利 凭中高考准考证免费游兰州水墨丹霞景区
- 2024年06月20日嘉峪关市抢抓毕业季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
- 2024年06月12日毕业季 兰州各大高校学生掀起国风与花式拍照热潮
- 2024年03月14日一边准备考研复试 一边投身求职大军 大学生毕业季主打“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