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搬迁绘就乡村振兴“安居图”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王琴 王勇建 马仓仓
“我家房子快装修完了,过俩月就能搬进来住,再也不用怕下雨天山上掉石头了!”7月29日,在清水县山门镇刘崖村的避险搬迁安置点,南山村村民李双居站在自家即将完工的新房前,脸上的期待和笑容藏不住。远处的工地上,搅拌机轰鸣作响,施工人员正忙着给房屋外立面做最后修饰,围墙砌筑也进入收尾阶段,整个安置点一派忙碌又充满希望的景象。
这里是南山村49户213名村民的“新家”。过去,他们住在地质滑坡隐患区,每逢雨季,屋外雨声滴答,屋内人心惶惶。如今,崭新的安置点拔地而起,灰白相间的房屋整齐排列,巷道硬化、路灯安装、环境美化等配套工程正稳步推进。规划图上清晰标注着:4000平方米巷道硬化、40盏太阳能路灯、2.33公里排水管网、1处文化广场、1座污水处理站……
“目前所有附属工程基本完成,8月初将进行水、路、电、网等建设,9月底前保证乡亲们全部搬进来。”山门镇人大主席段永平介绍,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舒心,从选址到户型设计,再到施工队选择,村民们全程参与其中。“比如这户型,3室1厅1厨1卫,前院生活、后院生产,都是大伙儿一起商量定的,既实用又接地气。”南山村党支部书记宋宁接过话茬,指着不远处的木耳大棚基地说道,“不光住得好,挣钱也不用愁。那片大棚能为村民提供不少岗位,摘木耳、管护菌棒,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同样因搬迁迎来新生活的,还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家川镇孟寺新村的杨俊荣。今年3月,他和138户乡亲一起从大山里的老村庄搬到了这片平坦开阔的新家园。“以前雨季怕滑坡,孩子上学要走好几里山路。现在出门就能坐公交,小区里绿树成荫,日子别提多舒坦了!”杨俊荣领着记者在小区里转了转,文化广场上,村民乘凉闲聊,儿童欢笑嬉戏,一派祥和。
“搬迁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张家川镇副镇长马寿荣介绍,当地在安置点周边配套建设了分拣中心、汽配城、公交站等,不少村民像杨俊荣一样,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有人在分拣中心打包快递,有人在汽配城当学徒,一年下来增收都在5000元以上,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今年,张家川县紧扣“搬出安全,搬出幸福”,锁定112户搬迁对象,在精准落实“10+5+N”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群众不同居住需求,制定“一户一策”搬迁政策,积极配套后续产业,确保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及就业务工有保障。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将“挪穷窝”与“铺富路”同步规划、一体推进。2025年,全市计划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54户,覆盖秦州、张家川、清水等多个县区。从“忧居”到“安居”,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避险搬迁正托起越来越多群众“稳稳的幸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31日【图片新闻】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加紧施工
- 2025年07月07日搬出新生活续写新希望——平凉市扎实做好灾害避险搬迁“后半篇文章”
- 2025年06月29日从“忧居”到“优居”——平凉市大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
- 2025年06月25日【图片新闻】通渭县马营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