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设施农业绘“丰”景
每日甘肃网8月7日讯 据平凉日报庄浪报道(记者杨璇 赵彦林)夏日时节,走进庄浪县通化镇阳坡何村的设施蔬菜产业园,连片的塑料大棚泛着银光,棚内藤蔓间圆润饱满的倍美5号番茄生机旺盛,智能水肥一体机正精准地为作物输送养分。
这片占地300亩、总投资770万元的现代农业园区,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生机,更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增加了收入。
“大棚里的西红柿亩产1万斤,还不愁卖。”村民韩翻红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道。作为村里第一批参与产业园务工的村民,韩翻红见证了土地从普通农田到现代化园区的蜕变。
通化镇依托阳坡何北洛河谷川地集中连片的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东邦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成250座标准化塑料大棚、3座日光育苗温室,2200平方米的分拣厂房和保鲜库正在加紧建设中。
“我们采用‘高校+企业+合作社+产业园’的模式,与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团队深度合作,从育苗到种植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广东邦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永满介绍,园区培育18户本地种植大户,企业统一供苗、供技术、供物资,成熟后全部包销,彻底解决了农户“种不好、卖不出”的难题。注册的“枸小柿”“庄小柿”商标,让番茄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场,每斤售价达3至6元。
产业园的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效益。韩翻红家两亩地流转给园区,每年能拿到1200元租金,她自己在棚里务工每天收入100元。“一年下来光务工就能挣1万多元,还能学到蔬菜技术,我以后也想自己种蔬菜。”
据统计,园区已带动80余名村民常年就近就业,年务工收入超120万元,土地流转收入达15万元,村集体通过项目投资获得收益23万元以上。
“现代化设施让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既保障了企业效益,又增加了集体收入,更让群众得到实惠。”通化镇综合执法队队长朱永亮表示,产业园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植”的转变,从“零散经营”到“规模发展”的跨越,构建起企业盈利、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方共赢格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2日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设施农业结硕果
- 2025年06月30日静宁:设施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年05月30日通渭:设施农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5年05月27日【强信心 看发展·招商引资拼落地】“政府的支持是我们做好企业的最大动力”——东乡县五家乡设施农业高原夏菜示范基地生产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