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据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榆中县南部地区。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兴隆山,达到220.2毫米。
“没见过甘肃下这么大的雨”,当地人的集体感受,道出一个冷峻的事实,“极端强降水天气极为罕见,是这里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相关部门和人员闻令而动,积极应“极”。从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到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从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到尽快修复通信、交通等受损设施,所有的努力、共同的目的: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尽最大力量呵护生命财产安全。
在防汛救灾过程中,一幕幕场景令人动容。比如,有报道称,受灾群众王建元刚跑出院子,房子就塌了,他在其他村民家度过了心惊胆战的一夜。大家都没预料到,一大早,第一批救援队伍就抵达村里。
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正是为了抓住时机,及时救援,让受灾人员看到力量和希望。正如王建元所称,“危难时刻,他们来了。我们就知道,希望来了。”再比如,在榆中县新营镇的山坳间,80岁的闫学智老人被困,“浑浊的洪水已经漫过门槛”。危急时刻,救援人员背起老人,并告诉老人:“抓牢我的肩膀!”这句“抓牢我的肩膀”,让人看到了守望相助,感受到了什么是生命至上。
在救援中,类似的感人瞬间不胜枚举。我们看到,从武警甘肃总队官兵搜寻、转移受灾群众,打通生命通道,到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面投入人员营救和排涝抢险工作,到工程、水文、地质等技术专家和抢险骨干奔赴一线,紧急驰援……大家都行动起来,确保生命安全,确保群众安全度汛。
一幕幕场景,让人看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果敢行动,印证了基层党组织就是坚强的战斗堡垒,他们用血肉之躯在洪水中筑起堤坝。一个个感人瞬间,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体会到生命至上的理念。
那些奔行不息的救援背影,那些递到受灾群众手中的温暖供给,都昭示着一种信念:即便狂风扑面,党的组织与干部的脊梁,总能在风雨中化作最坚实的依靠。
当党和政府用行动诠释“生命至上”,当橙色救援服与橄榄绿身影交织成生命防线,当机械轰鸣声与群众掌声合奏成希望乐章,榆中暴雨中的每一幕都在诠释:这就是中国力量。
让我们记住那些逆行的背影,记住每一个感人瞬间,它们将成为照亮人心的星光,助力我们渡过难关、坚定前行。
但愿风雨过后,这片土地迅速重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20日【2025公祭伏羲大典】敦煌风|夏至问祖处 心灯照羲皇
- 2025年06月18日【2025公祭伏羲大典】敦煌风|文化为核 打造区域发展“金钥匙”
- 2025年05月19日【敦煌风】身边的榜样激发奋进力量
- 2025年02月14日【敦煌风·三抓三促】乘势而上 推进“四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