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7日,由兰州交通大学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八届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会议在兰州宁卧庄宾馆成功召开。本届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共话领域前沿,其间举办19场大会报告、62场分会场报告及68场研究生报告,集中展现桥梁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最新进展。

大会开幕式由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主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肖汝诚教授与学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教授分别致辞。肖汝诚理事长代表学会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会议搭建起高水平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平台,为业界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研讨合作创造契机,将以交流聚共识、以共识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助力桥梁科技进步。兰州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狄生奎代表学校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兰州交通大学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的发展成就。他强调,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主题,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与行业精英,围绕地震损伤控制、洪水冲刷防护、智能监测预警等热点议题分享成果案例,并将深入探讨新型结构材料研发、AI技术应用等前沿方向,为破解行业难题提供思路。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强化土木工程学科优势,攻关高寒地区工程防灾关键技术,完善“防灾减灾+人工智能”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开幕式后,大会报告环节亮点纷呈。东南大学苏志强教授、深圳大学任伟新教授、江苏大学王景全教授、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徐升桥总工、中铁二院陈克坚总工、湖南大学樊伟教授、东南大学熊文教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Anastasios Sextos教授先后作学术报告,内容兼具创新性与前瞻性,不仅传递前沿研究成果,更引发热烈讨论。17日上午,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河北工业大学王东升教授、重庆大学刘纲教授、长沙理工大学韩艳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王秋生教授、中南大学国巍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顺龙教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严爱国总工、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魏凯教授接续作报告,涵盖最新研究进展、技术创新及实际应用案例,为与会者提供宝贵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

本届会议同步设置4个专题分会场与5个研究生分会场。16日下午,62场分会场报告如期举行,专家学者围绕地震损伤控制、智能监测预警等热点展开深入交流,为工程防灾减灾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兰州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参与学术分享,土木工程学院张熙胤、张永亮、夏修身、侯小强等4位教授担任分会场主持人;张永亮教授作“大跨有推力钢桁拱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典型受力特征”分会场特邀报告,刘正楠、高建强、鲁冠亚、何志刚、苏延文、代金鹏等6名青年教师分别就桥梁抗震、减隔震等方向作分会场主旨报告,2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专场分享研究成果。
15日晚,研究生专场报告会顺利举办,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15所院校的研究生依次汇报,兰州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8所高校的20位专家担任评审。经严格评审,20项优秀研究生报告脱颖而出,其中兰州交通大学8名同学斩获殊荣。
大会闭幕式由同济大学党新志老师主持。孙利民、汪志昊、韩艳、惠迎新等教授为优秀研究生报告获奖者颁奖。兰州交通大学蔺鹏臻教授代表承办单位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为桥梁工程领域搭建起高水平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福州大学谷音教授代表下届承办单位作动员发言,诚挚邀请专家学者2026年5月福州再聚。
本届会议通过深入研讨与成果分享,有效推动了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领域的科技进步。兰州交通大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聚焦人工智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趋势,为桥梁工程智能化、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18日兰州交通大学成功举办2025年铁道设施腐蚀与防护学术会议
- 2025年07月31日兰州交通大学成功举办2025年智能电网与可持续能源国际学术会议
- 2025年07月24日当“科普”遇上“推普” 津陇高校携手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 2025年07月09日兰州交通大学智能问数系统赋能校园后勤 开启“AI+数据”服务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