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景玉萍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个体核心竞争力、助力其职业发展的关键,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构建“融入式”教育体系
将创新创业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覆盖全体学生、贯穿学业始终的教育体系,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模块化课程。理工科专业着重强化技术转化、产品研发、工程创新等内容;人文社科专业则突出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运营、文化创意等知识。同时,设置跨学科通用课程,如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法律基础、商业伦理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创新创业筑牢知识根基。
创新教学模式。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分享市场洞察、团队管理、融资技巧等实战经验;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搭建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从创立到运营的全流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创业挑战,积累应对经验;组织跨专业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与产品开发,锻炼学生跨学科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扩大覆盖范围。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使之惠及每一个学生。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工作坊、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创新潜能;建立班级、社团、学校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常态化的项目实践与交流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创新、参与创业的浓厚氛围。
深化“沉浸式”产教融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与企业、地方紧密合作,搭建真实场景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实战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共建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对接产业真实需求。高校与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基地。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市场动态信息与实习岗位;高校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行业前沿技术与市场运作规律。
推进校地联动,服务地方发展需求。高校结合所在地区的产业特色与发展规划,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农业资源丰富地区,组织学生团队开展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农产品品牌打造、电商销售渠道拓展等项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在制造业发达地区,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升级等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区、众创空间等平台,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场地保障与配套服务。
组建实践导师团,强化精准指导。建立由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组成的实践导师团,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精准指导。导师不仅在项目选题、技术研发、商业模式设计等方面给予专业建议,还帮助学生对接行业资源、市场渠道与投资机构,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难题。
完善“全链条”支撑保障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支持保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与创业勇气,营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与社会氛围。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创业项目实践,积累实战经验;面向社会引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行业资源的企业家、投资人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建立“教学+实践”双考核机制,将教师指导学生创业项目、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效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激发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健全资金与孵化服务体系。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联合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通过无偿资助、天使投资、创业贷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启动资金与后续发展资金支持;建设专业化、功能完备的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以及工商注册、税务代办、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搭建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帮助学生创业项目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推广。
建立容错包容机制。优化学业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纳入学分认定与学业考核范围;对创业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支持,让校园成为创新创业的“试验田”与“加油站”。
作者单位:兰州工商学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05日【理论】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
- 2025年08月19日【理论】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8月12日【理论】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 2025年08月01日【理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