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转”在实处 干在前列

 2025/09/12/ 16:48 来源:每日甘肃网

  秋意渐浓,黄土塬上热潮涌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的一支消防队整建制转岗奔赴生产前沿,一口井在极限压裂中焕发新能,一套生产系统借数智升级跑出效率加速度。三件事,不同人,却透着同样的劲头:不等不靠、干在实处。正是这一次次主动转身,让建设高质量现代化采油厂的脚步愈发踏实而有力。

  转岗记:从火场到井场,换装不换心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生产保障大队消防中队队员转岗培训。王伟杰/摄

  9月上旬,五蛟作业区培训基地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原采油十厂生产保障大队消防中队的12名队员,在队伍专业化重组后集体转岗,进入采油岗位系统培训,为奔赴生产一线蓄力。

  出发之前,没有热闹的仪式,只有一场朴素的告别会。老队长任学光捧出那本泛黄的执勤记录本,一页页念着过往的出警记录:暴雨抢险、管线起火、深夜救援……话未说完,眼眶已红。“我们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一句轻语,道尽这支守护油区十余年队伍的忠诚与不舍。

  脱下“火焰蓝”,换上“石油红”,身份角色变了,但优良作风没丢。走进课堂,他们迅速进入状态:从《采油工程基础》到HSE规程,从数字化平台操作到抽油机巡检要点,每个人都像当年备战演练一样拼。曾在中队担任战斗班长的张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知识点,休息时间还在反复请教站库流程图的绘制。授课老师不禁感慨:“集合准时、笔记工整、实操规范,这股认真劲儿,一看就是消防队出来的。”

  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担当。“以前靠速度抢时间,现在靠精细保安全。”队员刘杰说,“灭火是守护,采油也是守护——以前守的是安全底线,现在学的是生产根本。”他们把应急队伍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带到了新岗位,也把“随时准备战斗”的精神状态,化作了学习的劲头。

  从逆火而行,到静心沉淀,他们正等待一次新的出发。那一抹“火焰蓝”并未褪去,而是悄然融入黄土塬上的“石油红”,在新的战线上,继续燃烧。

  转方式记:一口井的“极限重生”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为观摩团讲解华庆转方式示范井。王伟杰/摄

  “看那口让老油田焕发新生的‘转方式’示范井。”9月10日,华庆作业区迎来了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的客人。

  没有高大上的展厅,讲解就从井口开始。“这是华庆油田首口‘井筒再造+前置CO?补能’极限参数体积压裂井。”话音一落,围观的技术人员立刻来了兴趣。

  “井筒还能再造?”有人问。“怎么用CO?提前补能?”紧接着又是一问。

  答案在现场:2021年,面对单井产量波动,常规手段效果不佳。转方式项目组换了思路——先修复和强化原有井筒,再在压裂前注入液态CO?,提前激活地层能量,最后实施极限参数的大规模体积压裂。措施后,日产油明显提升,创下了长庆油田水平井重复压裂改造4项首次纪录,在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也取得两项突破。

  “不是简单地压裂、措施,是开发方式变了。”一位川庆钻探的工程师边听边记,反复追问压裂参数和增产情况。

  阳光照在抽油机上,驴头缓缓上下摆动。现场没有太多口号,但大家都明白:老井也能有新活法,集中智慧,换个思路,就能多打出几吨油。

  转数智化记:数据“跑起来”,生产“活起来”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大监控”生产模式运行模式。王伟杰/摄

  在庆九注水站,值班员轻点鼠标,SCADA大屏上瞬时流量、压力曲线、设备状态一目了然。过去巡井靠腿、抄数靠笔,如今数据自动采集、异常自动预警,生产运行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现在,值班室里看得更全了,井场跑得更少了,问题发现得更早了”。乔河作业区调控中心段博义说道。

  近年来,采油十厂持续推进SCADA系统升级,从传感器到平台全面优化。前端,高可靠性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中台,智能看板自动预警异常波动;后台,产量监控、报警联动、报表生成一键完成。与智能油水井、视频监控、无人值守卸油台等系统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屏掌控、多平台协同”。

  同时,该厂安防布控也迈入“空地一体”新阶段:3200余套井口防盗装置与视频监控联动,无人机机库自动起飞巡检,日均飞行超230架次,电子路卡精准识别车辆轨迹,伴生气SCADA平台集中监控……天上飞、地上巡、网上控,织起一张“空地一体”的智能防护网。

  没有惊心动魄的对话,只有屏幕跳动的数据和稳定运行的设备——但这正是华庆油田“大监控”生产模式最真实的节奏:安静,却满怀力量。

  每一次转身,都不是简单的位移,而是一次重新定位。当消防战士走向井场,他们转出的是人生新赛道,延续的是责任与担当;当一口老井被“极限压裂”,它转出的是沉睡的产能,打开的是技术新边界;当数据取代脚步奔走在生产线上,它转出的是效率革命,重塑的是管理模式。这三场“转”,看似路径不同,实则同频共振——背后是观念的更新、作风的转变、机制的进化。在华庆油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我们坚信,唯有不断转身,才能始终向前。(王伟杰 姬玲玲 杜若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