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甘肃公交建集团G248线巴虎项目:匠心筑路 为乡村振兴打造坚实基础设施支撑

 2025/09/22/ 10:57 来源:每日甘肃网

  省公交建集团所属交建项目公司负责建设的G248线巴虎(临洮县太石镇巴下寺村至康乐县虎关乡)项目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交建项目公司致力于为项目沿线地区打造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全力以赴抓好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等管理,奋力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

  以担当解难题  用实干保进度

  G248线巴虎项目途经东乡县达板镇、广河县三甲集、康乐县流川乡等十个乡镇,路线全长94.673公里,总投资20.32亿元,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建设对加速临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成型,有力促进沿线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销售及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区域深度融入甘青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伊始,挑战接踵而至:由于是改扩建项目,涉及大量群众的利益协调,征迁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地处敏感生态区,原材料供应紧张,影响施工连续性……这些难题如同一道道关卡,考验着各参建单位的应对能力。面对重重困难,交建项目公司主动扛牢国企担当,锚定“进场快、准备快、开工快”的目标,从前期策划环节就下足功夫,提前谋划项目人员组织、材料供应、作业班组进场等关键工作,全力做好各项要素保障,并凭借高效的统筹协调,稳步加快项目建设实施步伐。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形象产值11.8亿元,占预算总价13.17亿元的89.65%。

  以匠心守底线  用创新筑精品

  回望项目的建设历程,从进场时的一片荒芜,到如今项目初具规模,这一路的辛酸和汗水,项目参建单位全体参建者的内心无不感慨万千。A2K0+148上跨安临(临洮安家嘴至临夏市)高速分离式立交枢纽互通为3跨20m×40m×20m简支梁,共重1700余吨,施工组织和交通组织协调难度大,道路保通要求高。为保证在不影响安临高速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顺利完成箱梁施工,参建人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应用BIM技术对交通组织、保通改道施工等进行动态模拟和验证,确保涉安临高速施工及过往车辆行车安全,实现重点区域可视化模拟,直观展示施工工序,为后续施工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项目还陆续引入了3D摊铺机技术、无核密度仪、GTJ-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手段、新仪器,对路基路面的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为高品质、高质量施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显著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工程品质也得以大幅提升。为保障周边居民和车辆的正常通行,项目还专门修建了临时道路,安排专人对临时道路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填补坑洼、修复破损路面,确保道路平整畅通。

  在大干快上的同时,项目要求各参建单位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安全体验、应急演练、“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确保项目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对从业人员定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坚持班前教育、过程提醒、工后总结,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针对项目边施工边通车的实际,严格落实边通车边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及时补充完善施工出入口及施工路段交通安全设施、临边防护围挡设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

  以恒心护生态  用责任筑屏障

  “既要修通大道,更要守护绿水青山”。项目始终将环保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践行“双碳”行动,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将“生态优先、绿色施工”理念贯穿项目建设生产全过程,持续擦亮“臻美巴虎”建设品牌,努力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项目坚持“边施工、边恢复”,在路基开挖、取土场作业等施工活动结束后,及时对裸露土地进行植被恢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耐旱的沙棘、苜蓿等植物,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景观。对于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制定专门的保护方案,采取移栽或设置围挡等方式进行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和沉淀池,拦截和沉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沙和污水,避免直接排入周边水体和农田。对高填方路段和深挖方路段,及时修建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采用浆砌片石、喷锚支护等形式,增强边坡稳定性。

  面对土方运输量大、作业周期紧与环保要求持续提高的双重压力,项目参建单位主动作为,积极联动土方作业班组,精准研判施工需求与行业技术趋势,成功引进一批超国六排放标准、性能领先的自卸卡车,其搭载高效低耗的核心配置——由FAST变速箱与轻量化驱动桥组成的业内“黄金动力链”,从根本上优化了车辆动力输出与能耗表现。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历经3年多风雨,1000多个日夜奋战,巴虎项目的全体参建人员奋斗于此、坚守于此,用汗水书写了砥砺奋进的恢弘篇章——宽阔的路基向远方延伸,挺拔的桥梁跨越河谷,一条承载着临夏各族群众期盼的康庄大道正逐步成型,它将带着临夏的特色产品走向外界,将远方的游客引入这片斑斓沃土,助力描绘业兴民富景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