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优势产业为天水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李旺旺 崔柏漩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金秋时节,天水乡村处处生机勃勃,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展现产业丰收美好图景。
9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秦州区杨家寺镇的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良种扩繁基地,色彩艳丽的番茄挂满枝头,五彩斑斓的辣椒藏身绿叶当中,形态各异的观赏南瓜点缀田间,占地680多亩的基地,分区栽种茄科、葫芦科、豆科作物,各类蔬菜长势旺盛,放眼望去,一派丰收景象。
“观赏型南瓜虽不能吃,但它的种子可是园艺市场的香饽饽。”天水兴之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兴林说:“豆类作物架豆一亩地收入在3000元到4000元,瓜类作物一亩地收入在5000元到6000元,茄科类作物收入稍微好一点,一亩地在6000元到8000元。”
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品质提升,更让农户尝到了甜头。今年基地带动180户农户、7个合作社参与种植,预计支付农户报酬200万元到230万元。杨家寺镇中川村村民马福林深有感触:“我常年在基地打工,一月工资3000元,在家门口干活,家里庄稼务了,钱也挣了。”
该公司自2023年扎根此地,经过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当地良种繁育的核心阵地,公司计划2026年扩大规模到5000亩以上,让“良种扩繁”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我们今年种植的西红柿、辣椒有一部分出口到西欧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很受市场欢迎。”刘兴林边摘西红柿边说。
杨家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白钧表示:“今年以来,杨家寺镇淘汰效益较低的大棚,按照‘腾笼换鸟’的工作思路,引进外地农业公司、合作社开展了观赏南瓜、西兰苔、蓝莓等特色种植,市场前景非常好,带动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这丰收的景象,是我市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同样,在甘谷县新兴镇谢家村中国开心果科普示范基地,120多亩开心果已开始采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筐、分拣、打包。正在采摘开心果的村民王芳说道:“我在果园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补贴家用。”
开心果凭借耐旱、耐盐碱的特性,为山区旱地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新选择。现在该基地果树长势良好,果品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基地负责人曹浩杨说:“今年预计产量在20吨以上,销售额在600万元左右。当前,鲜果正在通过线上线下发往全国各地。”
“新兴镇除种植开心果外,樱桃等高附加值新优果品也在大力推广种植,助推全镇传统产业逐步向多元化、高效益的特色产业提质升级,确保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新兴镇党委副书记黄祥表示。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一批接地气、能致富、可持续的特色产业项目,2024年,全市果菜畜药产值分别达到121亿元、105亿元、120亿元、17亿元,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9日天水:奏响特色产业兴旺曲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年09月19日宁县 多彩木耳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年09月17日漳县:“土特产”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 2025年09月12日花牛苹果红 日子更火红 ——天水花牛苹果“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