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兰州万象城:打造西北商业绿色运营新标杆

 2025/10/22/ 11:33 来源:每日甘肃网

  2024年5月20日,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八批“无废城市细胞”命名名单,华润万象生活西北地区旗舰商业项目——兰州万象城成功入选,成为该市首批获此殊荣的商业综合体之一。自2024年4月25日列入市级“无废商场”拟创建公示名单以来,兰州万象城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通过体系构建、硬件升级、智慧运营等多维举措,将“无废”理念深度融入商业运营全流程,为西北商业领域“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体系先行:构建全链条管理机制

  为确保“无废商场”建设落地,兰州万象城率先搭建“三层级”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局,运营、物业、工程等多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负责执行,各楼层及商户设立“无废”工作专员落实细节,形成“从上到下、层层落实”的责任闭环。

  同时,项目配套制定《“无废商场”建设实施方案》《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商户“无废”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不仅明确分类标准、收运流程、节能措施,更将“无废”指标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与商户考核,对优秀商户给予租金优惠,实现“有人抓、有人管、有考核”的规范化管理。

  硬件升级:打造绿色基础设施

  在硬件改造上,兰州万象城聚焦“分类设施+节能建筑”双维度发力。垃圾分类方面,项目在餐饮区、公共区域等重点场所设置11处四分类垃圾收集点,配备180余个分类桶,改造垃圾房并增设智能称重设备与专职督导员;针对餐厨垃圾,设立独立封闭处理房,通过智能设备实现油水渣自动分离,处理后废水达国家三级排放标准,油脂统一回收用于生物柴油生产,同时引入智能箱房提升分类效率。

  节能改造领域,项目依托国际设计团队绿色理念,实施系列升级:全面替换LED照明并结合人体感应、光敏感应系统,公共区域照明能耗降低30%以上;采用AI温控+人流预测系统优化空调运行,年节省电量约50万千瓦时;打造3000㎡屋顶花园与垂直绿化,安装低流量水龙头、感应式水阀,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年节约用水量约10万吨,从建筑源头减少资源消耗。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绿色运营模式

  兰州万象城将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于“无废”管理,构建“智慧监管+循环利用”双驱动模式。在监管端,项目接入兰州市固体废物智慧大平台——该平台实现固废“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市”的智慧管控,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垃圾产生量、分类质量、运输轨迹等数据进行存证,实现全流程实时监控与可追溯;同步建立能源管理系统、用水计量系统,动态分析能耗与用水情况,及时优化节能措施。

  资源循环利用方面,项目与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该企业已构建餐厨垃圾全链条技术体系——建立合作,将日均约57吨餐厨垃圾纳入专业化收运网络,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有机肥与生物油脂,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3.75万吨;联合甘肃万象再生资源开发公司及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构建“分类收集—集中运输—专业处理”可回收物闭环体系,2024年可回收物回收率较2023年提升25%,年减少垃圾填埋量约120吨。

  全民参与:营造“无废”文化氛围

  为推动“无废”理念普及,兰州万象城通过“内部培训+公众活动”双路径激发参与热情。对内,定期组织员工与商户开展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培训,通过电子屏、宣传彩页、内部刊物等渠道普及知识,并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废物利用创意比赛;对外,常态化开展“旧书换绿植”“环保市集”,2025年5月联合城关区政府举办的“文明集市”吸引超千人参与,发放环保宣传品2000余份,同时在“可持续生活周”“绿色生活节”等品牌活动中融入环保理念,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扩大传播覆盖面。

  此外,项目将“无废”理念纳入企业文化核心,结合超133家品牌“宠物友好认证”“一城新语”时尚盛宴等特色活动,塑造“绿色+品质”的商业品牌形象,强化西北消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成效显著:引领商业绿色转型

  经过系统建设,兰州万象城“无废商场”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效益方面,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高于兰州市平均水平),餐厨垃圾资源化率达100%,单位面积能耗较2022年下降18%;社会效益上,不仅提升了公众绿色生活意识,改善周边社区环境,更带动兰州中心、西太华商厦等5家商场启动“无废”创建,形成行业示范效应。

  作为华润万象生活在西北的绿色标杆项目,兰州万象城通过“无废商场”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未来,项目将持续深化“无废”理念,为商业综合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助力西北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