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山楂红了 日子甜了 ——天水秦州特色产业成乡村振兴“红色动力”

 2025/10/22/ 15:36 来源:天水日报 天水融媒记者 张文都

山楂红了 日子甜了

——秦州特色产业成乡村振兴“红色动力”

  □天水融媒记者 张文都

  金秋的阳光下,缑丽丽挎着竹筐,穿梭在染红山头的山楂林里。剪刀“咔嚓”作响,一簇簇红彤彤的“大金星”应声落入筐中。“这几天中午都顾不上休息,得抢在天变脸前把‘红宝石’都收回家!”她抹了把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她身后,秦州区牡丹镇的千亩山楂基地里,百余名农户正共同演绎着一曲热烈的“丰收协奏曲”。

  千亩山楂丰产,源于科学精细的管理。作为秦州区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项目,该基地1000余亩“大金星”山楂从种植到管护全程有“秘诀”。基地成立以来专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驻点指导,围绕施肥时间、枝条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制定科学方案。“通过前期精细管理,今年山楂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到两成,品质也更好。”基地经理马彬指着满树果实介绍,为赶在天气变化前完成采收,基地每日组织百余名农户“抢收”,预计15天左右可完成全部采收。

  从“鲜果”到“精品”,延伸的产业链让山楂价值倍增。在基地加工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清洗、分拣、切片、烘干等工序,带着泥土气息的鲜果摇身变为包装精美的山楂片。“我们采取‘双轨销售’模式,精品鲜果经分拣后入冷库储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售;其余果实加工成山楂片供应药厂,销路稳定且效益可观。”马彬表示,深加工不仅减少了果实浪费,更让山楂附加值翻番。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每一户村民。”牡丹镇镇长徐宁介绍,近年来,镇里始终坚持“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在培育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不仅发展设施蔬菜800余亩,还投入2150万元建成产业集群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举措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又夯实了农业发展根基,让全镇特色产业从零散布局走向规模发展,形成了初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据悉,该山楂基地已构建起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体化完整产业链。除核心作物山楂外,产业园同步培育美早、俄罗斯8号大樱桃及南太湖特早、阳光玫瑰葡萄等优质果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认可度颇高。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为500余名农户提供产业园长期务工岗位,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漫山遍野的红色山楂,如今已成为乡亲们稳定增收的“致富果”。

  如今,秦州的千亩山楂不仅红了牡丹镇的山头,更甜了百姓的日子。这沉甸甸的果实,既是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成果,更是秦州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红色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