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董爱玲
金秋十月,陇原大地玉米金黄,瓜果飘香。走进田间地头,一幅丰收图景映入眼帘,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农民们正忙着收割春天种下的“希望”。农家院落前,饱满金黄的粮屯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耀眼。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农担公司”)武威运营中心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笔,以田间地头为卷,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切实发挥“财政+金融”政策效能,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截至目前,省农担公司已累计为4.6万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超235亿元。

科技赋能 提升业务融资效率
玉米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主食、动物饲料及工业原料的关键来源,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玉米是金昌、武威地区的主要粮食种植产业,长期以来,凭借低成本、低风险、周期短的生产特点,成为金融机构主要扶持产业之一。但农户长期受限于无抵押物,导致贷款额度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凸显。
针对这一情况,省农担公司主动作为,依托信息科技手段,结合各银行服务场景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先后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合作,通过银担业务系统直连,对业务流程进行重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推出“担保e贷”“邮担e贷”“交农e贷”等多款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融资担保产品,积极为农户增信,实现“线上申请、智能审批、快速放款”全链条数字化闭环运作。业务办理周期显著缩短,服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截至2025年9月底,省农担公司武威运营中心已累计服务玉米种植客户1707户,担保金额6.2亿元。

“农担公司的担保就像及时雨,让我敢想敢干!”玉米种植户胡宏科感慨道。多年来,他深耕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玉米种植经验,但近年来受种植成本上涨影响,资金短缺问题突出,种植规模一度受限。省农担公司武威运营中心得知此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其提供政策性贷款担保,有效解决了融资难题。目前胡宏科的种植面积已经从500亩扩大到了2000亩,收入逐年增长。胡宏科的经历,是省农担公司科技富农、帮助农户克服资金难题、迈向富裕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省农担公司近10年的发展中,持续为众多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的缩影。
政策赋能 畅通玉米产销链
据了解,武威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百公里以内玉米原料年供给量可达100多万吨,产量可观,上游市场原料充足。同时,武威地区肉牛存栏量、肉羊饲养量、生猪饲养量均在全省范围内具备一定规模。近年来,武威陆续引进建成天康、牧原等饲料精深加工企业35家,年产销量约70万吨,各大饲料厂玉米消耗量约40万吨,下游市场销量稳定。加之武威市地处亚欧大陆桥咽喉部位,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物流成本较低,逐渐培育出一批经验丰富、经营稳定、抗风险能力强的玉米购销客户,但因资金所限经营规模增长始终较为缓慢。

针对此类客户,省农担公司武威运营中心进行市场调研后,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共商支农惠农政策,为玉米购销客户联合推出专项担保产品,利率优惠、审批快捷,极大程度解决了玉米购销大户扩大购销规模的资金需求,保障了区域内饲用玉米的稳定供给。截至2025年9月底,武威运营中心累计服务玉米购销客户298户,担保金额3亿元。
从乡村田野到千家万户,政策性担保正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面貌——融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补助,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丰收画卷。自省农担公司成立以来,武威运营中心已累计担保贷款34.68亿元,惠及农户7260户。作为全省农业政策性担保融资机构,省农担公司不仅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痛点,更铺就了一条支农惠农的康庄大道。未来,省农担公司将一如既往为建设农业强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2月11日甘肃农担:争做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
- 2024年10月30日甘肃农担:深耕“三农” 助力发展显担当
- 2025年08月12日甘肃省农担公司:助力“陇东粮仓”守护粮食安全
- 2025年08月12日甘肃省农担公司:专项产品设计 全链条精准保障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