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从“宜居”到“宜业”再到“宜游”
陇南日报记者 赵珂苧
走进徽县的乡村,整洁清爽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曾经的“脏乱差”早已不见踪影。
“以前厕所又脏又臭,现在改成水冲式,政府还给补贴,这实事办到了心坎上!”柳林镇村民李树花看着自家的卫生厕所说道。
农村改厕,既是“小角落”里的“大革命”,更是群众眼里的“大民生”。
目前,徽县已新建改建户用卫生厕所1.5万座,所有行政村都有了标准化公厕。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期盼。
以此为出发点,徽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治理、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全力打造“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户一美景”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环境美了,增收门路也越来越宽。
徽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产业有机结合,积极培育符合乡情村情、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覆盖到村,增收项目覆盖到户。
截至2024年底,徽县累计发展特色产业100万亩,预计实现产值36亿元,其中苗木繁育累计达15万亩,发展以香菇、平菇等为主的食用菌1500万袋。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辐射带动3.6万户农户增收,2024年村集体积累资金预计超1.1亿元。“青泥黑猪”“老巢崖蜜”等特色品牌通过“三品一标”认证,47个优质农产品借电商走出深山,成了村民增收的“香饽饽”。
与此同时,徽县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轴,以乡土风光、民俗风情及文化为翼,推动文化、农业、康养深度融合,形成特色乡村旅游业。
时下,走进嘉陵镇田河村,153株千年银杏以最灿烂的姿态,将整个村落染成一片温暖的金黄。
“我是从四川攀枝花自驾过来的,已经在田河村住了近一个月!”游客蒋玉说,他原本只是途经徽县,却意外发现这个“宝藏村落”,“这里风景优美,村民也很热情,真是越待越舍不得走。”
不止于此,嘉陵镇稻坪村保留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落,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大河店镇青泥村深挖青泥古道文化,建成集古道文化、秦巴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徽县乡村,循着“千万工程”思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环境靓了、钱包鼓了,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村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23日徽县:厚植清廉家风 筑牢家庭防线
- 2025年09月16日徽县:蔬菜产业规模布局 筑牢群众增收“本盘”
- 2025年09月11日徽县大河店镇:小小“微菜园” 民生“幸福园”
- 2025年07月17日徽县榆树乡:“四维发力”强乡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