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 逐梦新征程
——酒泉市“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巡礼

酒泉滨河路风景。边世文
董文龙 谢沛宏 王海鹏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回望“十四五”的壮阔征程,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擘画出一幅气象万千的奋进画卷。
“十四五”以来,酒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坚决扛起省委赋予酒泉“率先发展、勇作标兵,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任务,紧扣酒泉市委“1246”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五年来,酒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在2022年、2023年相继突破800亿元、900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41.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三,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前两年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
做强工业产业 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支撑
近年来,酒泉市锚定“打造酒泉亿千瓦级世界清洁能源谷”目标,坚持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已构建起“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综合产业体系。
玉门、金塔2座75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投用,全国最大的百万千瓦级火电厂常乐电厂建成投产,金风、正泰、日月重工等58家“三个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地,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等不同技术路径储能装备汇集酒泉,西北首个绿氢装备制造项目投产,智慧电网装备加速补链,陇电入川工程即将开工……“十四五”以来,酒泉市紧盯国家“沙戈荒”大基地布局,加快调峰电源、外送通道、大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6条装备制造产业链锻长做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光伏装备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打通,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路线最全的光热基地,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预计2025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00亿元,是2020年的5.5倍。
截至目前,酒泉市新能源开发已形成了以玉门、瓜州、肃北为核心的规模化、集中连片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金塔红柳洼、肃州区东洞滩、敦煌七里镇为重点的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以酒泉经开区为中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酒泉经开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集群获评2024年度甘肃省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被列为省政府重点培育的三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酒泉制造”从单一零部件生产升级为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力量,新能源基地建设正向特大型持续迈进。
“十四五”以来,酒泉市新增新能源并网2281万千瓦,是过去13年的1.82倍;累计装机达3532万千瓦,占全省的47%,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826.2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84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2亿吨;新型储能装机达248万千瓦,近五年外送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增加900亿千瓦时;离网制氢、绿色微电网等消纳新路径不断开辟,就地消纳电量从2020年的58.7亿千瓦时提升到了2024年的125亿千瓦时。
酒泉市依托富集绿电推动产业提质升级,还积极承接招引东中部转移产业,总投资411亿元的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392亿元的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240亿元的智汇格林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一批新能源耦合项目落地建设。
同时,酒泉还倾力打造现代化工、矿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构建起多点支撑、多极驱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化工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现代煤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玉门东镇、玉门老市区、金塔北河湾、瓜州柳沟4个化工产业集中区均被评为省级一级化工园区。玉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重点支撑、煤化工以点带面、精细化工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立足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酒泉市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加快培育矿产品精深加工领域龙头骨干企业,以马鬃山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黑色金属、煤炭、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等产业,重点实施吐鲁矿区红沙梁矿井项目、寰泰绿矾五一山钒矿项目、晟新矿业200万吨锰矿石精加工等项目,形成煤炭、冶金、黄金、钒矿、高纯石英、水泥、石材、石墨等各具特色的矿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此外,酒泉市还大力探索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现代化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融合模式,在绿电交易、认证、直连等方面先行先试,瓜州恒瑞新源网荷储项目获批,玉门油田新能源制氢等项目投产,形成了产业跨界融合、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有工业企业24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9户,较2020年末净增216户,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26户。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边世文
夯实“三农”根基 擘画乡村全面振兴崭新图景
“十四五”以来,酒泉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为突破,探索形成生态与科技双轮驱动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为西部干旱地区农业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为全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酒泉市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施策、统筹布局,已形成区域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累计建成戈壁设施农业24.5万亩,占全省戈壁设施农业总面积的近50%,带动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71.6万亩,形成优质设施菜、加工外销菜、大田露地菜、秋季复种菜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敦煌杏桃、瓜州枸杞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全市66.5%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年均投入农业科技资金超3000万元,让戈壁绿洲真正实现稳产高产、提质增效。
酒泉市将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硬核支撑,全力建设全国种业高地,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5年制种面积达78万亩,较上年增加3.2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种子基地40万亩。攻克种业“卡脖子”技术,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01个,“敦玉49号”玉米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蔬菜、花卉种子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50%、70%,出口率达50%,成为全国最大瓜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北斗导航、无人机植保等54项新技术落地生根,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应用智能温室与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节水率超50%,金塔县东坝镇昱航生态农庄等园区的“云种田”模式,让农民可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大棚环境参数,实现精准化管理,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农业生产场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酒泉市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拓展农业增值空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西蓝花、枸杞等农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进肃州区疆垦乳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化建设项目、玉门市有机智慧牧场(万头奶牛)建设项目等加工类项目76个,其中36个项目已建成,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4%。累计建成省级玉米制种、果蔬产业、牛羊肉产业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家,肃州区跻身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肃州区、敦煌市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完成87项交易,金额4471万元。农民合作社规范率达85.4%。
乡村建设同步发力。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农房3.57万户,累计建成省级“和美乡村”16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49个,累计新建农村公路2290公里,供水改造惠及12万人,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长44%。
如今的酒泉,农业根基愈发牢固。2019年以来,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0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7.89%,高效节水面积140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35.6%;2024年粮食总产量57.94万吨,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考核居全省第二。今年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增长5.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2个季度居全省第一。

加快建设中的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项目。岑文喆

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核心区。米静
文旅融合共进 激发高品质生活与消费新动能
“十四五”以来,酒泉市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突出敦煌文化旅游龙头地位,持续打响“古今飞天 圆梦酒泉”品牌,加快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构建起“一核、多圈、一廊、多线”的文旅格局,实现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一体化发展,辐射甘青新西北旅游大环线。
在文化传承弘扬方面,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建成投用,敦煌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市大力支持敦煌研究院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助力文物保护等领域科研交流,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持续推进,“数字藏经洞”成功上线,“数字敦煌”让莫高窟全球在线共赏。
“十四五”期间,酒泉市成功举办第五届至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吸引228个国家及地区的3800余名嘉宾参会,促成文化合作项目174项。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酒泉市成立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设立32个敦煌文化推广中心,创新开展“敦煌文化环球连线”17次,受众超600万人。
五年来,随着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敦煌食局、敦煌净界等特色业态火爆出圈,鸣沙山万人星空演唱会、“古今飞天 圆梦酒泉”航天之夜群星演唱会等文化演艺活动屡屡刷屏,一批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意体验的特色业态蓬勃兴起。敦煌市上榜2025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酒泉市获中华网美丽中国之旅“美丽中国·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城市”称号。
以《又见敦煌》《乐动敦煌》《敦煌盛典》《千手千眼》四大剧目为核心支点,敦煌市成功撬动文旅产业从“景点观光”向“文化体验”深度转型。截至11月4日,四大剧目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演出7901场,接待观众375.077万人次,持续书写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新篇章。
借助“敦煌”流量,酒泉文旅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发起“四省十二城”区域文旅联盟,与新疆、青海、福建泉州等地建立客源互送、资源共享机制,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展开推介,形成多圈层协作格局。
酒泉市纵深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实施玉门关景区提升等200多个重点项目,成功创建敦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推出“敦煌礼物”等50个主题6000多款文创,文旅事业发展呈现“处处开花”的喜人局面。
酒泉市还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县两级文物保护中心,开展文物普查,新认定各级文保单位28处,完成悬泉置等71个保护项目,瓜州东千佛洞等3座石窟提级管理,遗迹遗存得到精心守护。建成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27处,推动敦煌曲子戏等6项非遗列入国家名录,文物保护工作走在全省文物保护前列。

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农机装备上作业。王国全

11月16日晚,由酒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烽火烟霞 星耀苍穹”主题晚会精彩上演。张静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10日兰州市永登县以“强科技”支撑“强县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3月14日【强科技 增动能】新突破 新动能 新格局——甘肃省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10月11日兰州新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 2023年05月22日金昌: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