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底色 描绘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画卷
清风吹新绿、碧水映蓝天、城市更宜居、生活更幸福,这是“十四五”期间酒泉市交出的一份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十四五”以来,酒泉市锚定“生态立市”战略,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酒泉市以“三北”工程建设为核心抓手,坚持系统治理与科技赋能并重,广泛应用无人机飞播造林等先进技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首战告捷。五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138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8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625万亩,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深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扎实推进,各类生态修复工程让雪豹、赤狐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显著改善,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同时,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开展人为活动遥感监测与疑似问题线索核查,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酒泉市坚持以增绿、提质、增效为导向,科学开展绿化行动。利用拆迁空地、原有绿地,建设“口袋公园”、人工湿地,变城市角落为幸福地标。此外,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重大工程,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全市现有林地、草原、湿地面积分别达1263万亩、7788万亩、720万亩,人居环境与生态承载能力同步提升。
酒泉市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区域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较“十三五”末提高6.3%。
酒泉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实施乡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动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
酒泉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保障农产品质量与人居环境安全。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严格用地准入;推进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危废、医废安全收集处置率达100%。
五年来,酒泉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突出高端引领、数智赋能、绿色支撑,深入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数字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绿色。在交通领域,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新增更新出租车纯电动化比例和城市公交车纯电动化、新能源化比例均为100%。

酒泉祁连苇海大景区。陈伟

酒泉市敦煌路幼儿园的保育员在陪幼儿做游戏。范昊帆
书写幸福答卷 推动民生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酒泉市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蓝图上的“民生承诺”变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图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期间,酒泉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通过“西部计划”等项目扎根基层;扶持退役军人、残疾人、贫困妇女等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实施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残疾人就业,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依托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建设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五年来,酒泉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5万人以上。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814元、27285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37%。
教育是民生之基。“十四五”期间,酒泉市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农村薄弱学校能力提升项目圆满完成,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所,中考改革稳步推进,2025年初升高比例达92%,公办高中招生占比超80%。义务教育阶段,从思政教育到体美劳教育,再到研学活动,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金塔、玉门等5个县市已通过省级优质均衡初评。11月12日,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揭牌成立,获批5个本科专业,标志着酒泉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全市教育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建成投运,创新开展“酒泉检查—上海诊断—酒泉治疗”模式,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外转诊疗率下降15.8%;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获批,打破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行政壁垒,整合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形成“总医院+分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并通过推行人员、财务、药耗等“六统一”管理,建设患者服务、检查检验、远程会诊等“七大中心”,医疗资源调配从“各自为政”变为“一盘棋”,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此外,酒泉市完成3批次92项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调整,推进集采药品“三进”行动,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实施参保扩面攻坚行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优化城乡居民待遇政策,强化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十四五”期间,酒泉市多措并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稳步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积极解决棚改居民逾期未回迁安置问题,为全市1373户发放租赁补贴,缓解困难群众住房压力。更新改造老化“生命线”,更新管网449.78公里,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住宅电梯加装工作持续推进。
全市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2025年实施农房抗震改造119户。同时,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酒泉市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齐全、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0个、床位3233张,护理型床位占比66.5%。同时,建成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9个、村级互助幸福院60个。2025年还投入4560万元改造建设18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21个村级互助幸福院。
为破解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酒泉市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建成标准化老年助餐点121个。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服务88.8万人次,发放补贴354万元。此外,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与56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签订监护协议,完成7064户居家适老化改造,为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百业兴盛,交通先行。酒泉市全力实施全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项目等,持续织密织优公路网。“十四五”末,综合交通网络规模近2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317公里,新开通航线18条,可达国际国内34个城市,加速推动酒泉“通道优势”向“通道经济”转型。

酒泉市政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王钰涵

建成投运的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边世文
深化改革创新 实现开放与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酒泉市积极承接落实中央和省上部署的重点改革举措692项,因地制宜谋划实施102项自主改革举措,引导县市区探索实施自主改革举措522项。
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顺利推进,一批批务实创新的改革亮点的不断涌现,凝聚起雄浑壮阔的改革合力,激发出蓬勃昂扬的前进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酒泉实践提供了强劲动力。
酒泉市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服务为抓手,深化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项目落地效率提升50%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5天,企业投资类压缩35%。建设数字化平台实现“多评合一”“联合图审”线上办理,网上可办率达100%。推动“减证便民”向“免证利民”转变,市域内证明“免提交”率达100%,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与群众满意度。
酒泉经开区是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也是酒泉市自主改革的典型案例。酒泉市通过创新人事薪酬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优化开发区管运机制、全面提升要素保障水平等措施,推动酒泉经开区实现了近五年的高速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21亿元,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由32家增加至7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已发展成为我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核心承载区。
酒泉市紧扣民心所向,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项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正在改善群众生活。
酒泉市搭建“码上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矩阵、打造智能匹配推送引擎、提供创业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平台企业登记注册21576户,发布用工岗位15113个,匹配就业7405人次。
酒泉市制定推进义务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扎实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回头看”。多措并举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推动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酒泉市及金塔县、玉门市先后获评“全省‘技能甘肃’推进力度大、职教改革成效明显市县”。
“十四五”期间,酒泉市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大局,着力打造“1+3+N”医保支付体系,全市职工、居民住院次均费用均有下降。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获批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初步形成,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成患者服务中心,患者外转率下降15.8%,获批第二批国家传染病医防融合试点城市。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入选全国医保参保长效机制管理改革示范城市。
酒泉市还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守护协作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创建“守未酒泉”未成年人保护云平台。建立健全“平急结合·应急支援”志愿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率先在全省范围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成效明显,玉门市多元调解纠纷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加快释放的民生红利让群众共享深化改革成果,日益厚植的民生福祉大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年来,酒泉以奋斗作答、以实干立身。立足新起点,酒泉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坚定启航“十五五”宏阔新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10日兰州市永登县以“强科技”支撑“强县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3月14日【强科技 增动能】新突破 新动能 新格局——甘肃省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10月11日兰州新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 2023年05月22日金昌: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