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马全林委员:甘肃要加快培育发展沙产业,实现治沙与治穷共赢

 2019/03/10/ 19:48 来源:每日甘肃网 王占东 韦德占

  全国政协委员马全林(右)做客甘肃日报社、甘肃新媒体集团设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全媒体演播厅。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占东 韦德占

  “甘肃探索了治沙的中国方案,为全国和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沙产业概念也是从甘肃起步的,但甘肃的沙产业与理想目标还相差很远。这需要企业加入进来,按市场规律做大做强做长这个产业链,走治沙与治穷共赢之路。”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马全林谈及防沙治沙话题时,向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如是说。

  当天,马全林做客甘肃日报社、甘肃新媒体集团设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全媒体演播厅,畅谈生态与脱贫话题。今年45岁的马全林是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有关沙漠的图片时,记者注意到他的微信名叫“Sandy desert”。他笑着解释说:“这是沙漠的英文单词”。

  马全林畅谈生态与脱贫话题。

  1997年大学毕业,马全林就开始了荒漠生态学与荒漠化防治研究,长期深入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深处进行野外考察,探索治沙技术。经过多年努力,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医生”,为沙漠治理和保护开出诸多良方。

  谈及今后的治沙工作,马全林充满振奋。

  他说:“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就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工作进行部署,尤其是提出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一名防沙治沙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倍感鼓舞,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马全林说,甘肃处于巴丹吉林、腾格里和库姆塔格3大沙漠的下风向,沙漠侵袭形势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有效地控制了沙漠向前推进。治沙探索经历了从粘土沙障工程措施到种植梭梭造林的生物措施,再到今日走向机械化、产业化和更环保、更经济、更多应用自然修复的措施。其实,中国的沙产业也是从甘肃起步,为中国沙产业理论构建、实践及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甘肃探索了治沙的中国方案,为全国和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仅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从1993年到现在已经举办46期国际培训班,有76个国家近1000名学员参加培训。

  马全林认为,防沙治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既要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精准治沙,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也要通过培育沙区经济作物,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业,实现增产增收。

  对沙漠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甘肃从梭梭+肉苁蓉这种模式开始,已经有甘草、黑果枸杞、沙、沙米、罗布麻等植物开发利用,开发的产品在超市里都能看到。还有沙漠旅游,比如闻名世界的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

  马全林介绍,目前甘肃沙产业产品的深度开发还不够,规模也还不大,沙产业的产业链也不长,与周边兄弟省区沙产业发展相比已经有了差距。今后,需要一些有志于发展生态产业的企业加入进来,按照市场规律促进沙产业繁荣发展,探索治沙和沙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民生的共同发展。

  马全林表示,沙漠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更好地开发利用它。比如在河西走廊可以发展一条文化与沙漠并行的旅游路线。其实,甘肃一直在探索创新沙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比如我省重点推进的戈壁农业。

  “今后,我们一方面要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继续推进国土绿化和防风固沙林网的建设、完善、实施重点沙化区域的治理。另一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的体制机制,探索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新实践。在推进防沙治沙中,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兼顾、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马全林说。

  (甘肃·每日甘肃网北京3月10日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