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集中力量扶持重点”两项目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励 兰州市科技创新成果凸显

 2019/04/23/ 10:06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孙理

  第二批项目收益远超首批

  去年9月6日,2018年度兰州市“10大科技项目”和“10大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专家组的评审也正式“出炉”,项目的选定均是从引领示范性、经济社会效益、人才团队培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考虑。

  赵晨告诉记者,入选的这些项目秉承了项目的创新性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以及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特点。这其中入选“10大科技项目”的“兰州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网络应用示范项目”是西北地区首个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试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创新性突出,预计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M20甲醇汽油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的研发包含了甲醇汽油调配装置、M20甲醇汽油、甲醇汽油添加剂、变性醇一系列产品,符合国家新能源战略。项目的相关研究已经完成,通过专利申请已初步形成了专利群,并将编制地方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而入选“10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兰州轨道交通第三系富水红砂岩工程地质特性及施工对策研究”项目为兰州轨道交通施工中所遇到的施工难点开展专项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项目本身切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关系民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兰州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内容。

  据了解,经过多半年的实施,各个项目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其中部分成功项目已经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其中一个项目的收益就达到了近10亿元。总体收益更是远超2017年选定的20个项目。”市科技局局长王柠告诉记者,“目前选定2019年的20个项目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部分项目效果已初见成效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两项兰州市“10大科技项目”分别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表明经过两年的努力,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一年中有两项市级科技项目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尚属首次。

  “现在兰州市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因此我决定带着团队和技术回到兰州,科研人员在兰州工作和创业正是好时机。”说这句话的是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爱勤,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凹凸棒石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由他和他的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近年来,市科技局持续对凹凸棒石相关研究实施资助,特别是王爱勤和他的科研团队,获得了2017兰州市“十大科技项目”一次性100万元的支持,历经多年持续技术攻关,突破了湿法低品位凹凸棒石结构性转白关键工艺,攻克了伴生矿高效转化和凹凸棒石棒晶束无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从应用基础突破、关键技术发明到高值产品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工艺技术包和创新链,破解了制约我国凹凸棒石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技术难题。通过兰州“十大科技项目”所支持的纳米功能钴蓝颜料已成为中科院兰州化物所18年凹凸棒石研究中首个创制的产品,也是利用凹凸棒石在甘肃实现产业化的第一个产品,2000吨钴蓝纳米颜料生产线可为甘肃带来4亿元年产值。

  由兰州兰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完成的“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建立和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不仅获得了2018年兰州市“十大科技项目”一次性100万元的支持,同时经市科技局推荐,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主办的“活力金城”兰州市人才创新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并获得100万元的研发资助。

  该项目研制成功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L短柱瓣和C-L双叶瓣,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全国广泛应用,总体性能优于国际上同类人工瓣膜。并在自体心包瓣的系列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解决了临床难题。该项目设计寿命达40至60年的“兰飞”心脏瓣膜,使得“进口瓣膜在我国市场每只售价约1.6万元人民币,而在日本市场每只则高达7000美元。

  近年来,兰州市围绕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开展了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相继出台了《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兰州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今年,兰州市两个项目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励,正是近年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不断迈向深入的有力印证。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理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