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打造新业态 广开致富门——看甘肃如何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之七

 2019/05/28/ 05:2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宋振峰 洪文泉

  庆城县太白梁乡“扶贫车间”的“秀女”认真学习刺绣技术。庆城县太白梁乡依托当地香包刺绣文化资源优势,按照“企业+车间+农户”发展模式,办起了香包刺绣“扶贫车间”,目前已有102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妇女58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世栋

  1 扶贫车间:让家门口就业变为现实

  现在,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但是,贫困户刚养的牛羊出栏需要时间;新栽植的苹果树、核桃树、花椒树等,进入盛果期更需要时间。

  如何让贫困群众在这些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的“空档期”有稳定收入?如何给那些不能外出打工的人们找一条赚钱的门道?甘肃决定,走“长短结合”的路子,让贫困群众在短时间内也能就业增收。

  2018年5月,我省首个脱贫攻坚“扶贫车间”在甘谷县大庄镇大庄村里挂牌。

  宽敞明亮的彩钢车间里,缝纫机“哒哒哒”地响个不停,王家河村贫困户马转过的人生在这里真正“转过”了,她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体弱多病,两个孩子正在读书。昔日被“拴”得死死的马转过,如今实现了“进厂不离乡、上班不离家”的梦想,月收入可达2000元。

  农民不会干,怎么办?投资创办“扶贫车间”的企业——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开展3个月的带薪扶智培训,两个月的扶志教育,加上计时取酬和计件挣钱相结合,将“闲得慌”的贫困户变成了“坐得住”的产业工人。

  “扶贫车间”不仅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在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林看来,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减少了用工成本,实现了“双赢”。

  一年来,腾达实业的“扶贫车间”越办越红火。目前,他们已在甘肃建成了65个“扶贫车间”,带动群众就业25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占70%。

  在一个个“扶贫车间”落户贫困山区的同时,腾达实业开辟出了三种带贫模式——

  厂房式,即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在深度贫困村或贫困人口较多的村镇建设实体“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居家式,这一模式为“企业+订单+贫困户”,以外包加工的方式,让贫困户在家里加工订单赚取加工费,成本低廉,方式灵活;

  陪读式,就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或家长陪读集中的乡镇建厂房或外包订单,定向吸纳贫困户就业。

  “扶贫车间”进村,村民就近脱贫。短短一年时间里,甘肃各地的“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迅速扎根落地。

  在临夏州积石山县和东乡县,一把把五彩缤纷的雨伞绽放在贫瘠的大山深处。结合东西扶贫协作,厦门加工企业在这里建起了“雨伞加工车间”,让“甘肃制造”的优质雨伞漂洋过海远销日本;

  在天水市清水县,服装加工、笤帚加工、中药材饮片加工……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扶贫车间”在贫困群众的家门口建成,1000余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在宕昌县哈达铺,兰渝铁路工程废弃的厂房,现在改造成了“扶贫车间”园区,依托当地种植、养殖、加工等优势资源,中药材、果蔬、粉条、土鸡、山羊等一批加工车间拔地而起;

  ……

  “扶贫车间”成为创业车间、富民车间、发展车间。去年,我省各地共兴办“扶贫车间”754个,吸纳就业4.9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62万人。据悉,到今年年底,全省“扶贫车间”总数将超过1200个。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