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陇原巨变·民生保障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9/09/27/ 07:0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徐俊勇

现代化的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综合指挥大厅成为百姓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指数的“云端助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3 为民服务架起连心桥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尤其是救助管理、婚姻登记、殡葬服务、残疾人福利、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更是紧贴民生、直通民意的基础民生服务。

  走进嘉峪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这是一家荣获民政部奖励的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几年前我们就将办公电话号码登记在114号码查询台及相关门户网站,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对当事人咨询业务所需提供的相关证件材料做到一次性告知。”嘉峪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工作人员说。

  结合“放管服”改革,我省推进婚姻登记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办证效率,推行“微笑服务”“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通过网络预约平台,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切实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2012年以来,全省共办理国内婚姻登记170多万对。

  全省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建立了甘肃省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组织领导。“2018年1月划定了全省火葬区范围,火葬区覆盖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29.35%。每年结合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各地以‘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为主题,深入开展‘殡葬宣传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和厚养薄葬,践行绿色殡葬理念。”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2012年以来,我省先后下拨中央和省级各类资金3.8亿元,支持各地加快完善殡葬服务设施设备,全省带火化设施的殡仪馆由2011年的17家增加到34家,殡仪服务中心和无火化设施的殡仪馆由2011年的12家增加到45家,全省公益性公墓和农村集中安葬区分别达到258个、2794个,较2011年大幅增加。

  我省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民政部门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救助环境,适时开展“寒冬送温暖”“酷暑送清凉”“接送流浪孩子回家”等专项行动,提高了救助救治服务水平。

  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3万,下拨各类资金1亿余元,资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建、改扩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全省共建成救助管理机构64个,救助机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围绕“在站寻亲,让爱回家”主题,采取登录寻亲网寻亲、DNA血样采集、人脸识别技术、基本特征查验等形式,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2016年,我省全面建立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省已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1.1亿元,惠及全省27.3万困难残疾人和31.4万重度残疾人。

  此外,投入部省两级福彩公益金2931.5万元,资助5个县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深入实施民政部“福康工程”项目,投入福彩公益金2510万元组织开展我省“福彩助残”公益项目,共为1.9万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配置轮椅、助听器等康复辅具1.1万具,装配假肢、矫形器8115具,实施肢体矫形手术141人,受助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助推残疾人打赢脱贫攻坚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