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丝路 专家学者谈悬泉汉简

 2019/12/25/ 09:25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华静

  还原历史细节

  在研究者眼中,悬泉汉简不仅具有“证史”作用,更补充了正史中遗漏的细节,推进了学者们对汉代历史的认识与复原。《悬泉汉简》的出版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形成了一批研究热点,如汉代屯田制度、军事管理制度、汉代对西域的经营等。

  悬泉置虽然是一个驿站,但是在两汉时期,驿置机构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并非简单的传达来往邮件,它还负责皇帝诏书的下达,朝廷公文的传递等,兼具服务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因此在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悬泉汉简保留了大量西域都护府设立后直到西汉末年西域30多个国家前来京师路过悬泉置停留的珍贵记录。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总领西域,而对西域各国不采取内地的郡县制而仍其旧俗;在重要的战略地区驻兵屯田,以保障不受匈奴侵犯并负责地方治安;对大国如乌孙和龟兹辅之以和亲;注重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等等,对西域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理。沙武田认为:“悬泉汉简中记录了西域各国通过频繁来汉活动,依附感归属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这些通过史书记载和出土汉简的相互佐证变得十分清晰。”

  据汉简记载,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公里交通线上分布着渊泉置、广至置、效谷置、鱼离置、悬泉置、遮要置、龙勒置(可能还有玉门置和冥安置),每30公里一处。据里程简记载,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从长安(洛阳)到敦煌的路线,应是经今陕西兴平县境之茂陵、过乾县、永寿、彬县进入泾水流域,再经长武进入今甘肃东部的平凉和宁夏南部的固原,再进入甘肃靖远、景泰,横穿武威、张掖、酒泉,到达敦煌。从长安到敦煌的丝绸之路东段路线,里程简记载了46处(包括敦煌郡的9处)停靠站点,每一处都应具有类似悬泉置这样的功能和规模设施。

  正是这些沿途的馆舍邸店,保障了两汉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通过对悬泉置的解剖,可以看出这46处停靠站点的整体样貌,它是当时丝绸之路得以畅通的基本保障,是汉帝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不仅在西北边疆,而且在内地、东北、南海、西南,像悬泉置这样的机构广泛分布,保障了汉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窥见两汉西域屯田制度

  “两汉经营西域,离不开屯田。它同其他军事政治措施相辅而行,是两汉管理西域的有效手段。换句话说,两汉之所以能对西域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并进而使天山南北进入祖国版图,这与当时在许多地区兴屯耕种,在经济上支持汉在西域的军事政治活动不无关系。”张德芳告诉记者,西汉在西域的屯田基本分布在轮台、渠犁、车师、伊循、赤谷城等地,时间最早始自李广利伐大宛之后,最晚到王莽积失恩信、西域反叛,前后约一个世纪左右。比如轮台和渠犁屯田。轮台和渠犁,是西域开辟最早、位置最为适中、持续时间亦最长的屯田区。

  《汉书西域传》载:“自貳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贰师将军伐大宛自太初元年至太初四年(公元前104-公元前101年),历时四年轮台和渠犁屯田大约始自太初四年之后。但中间可能中断,故而有武帝末年,搜粟都尉桑弘羊等的上疏要在轮台广开屯田,结果被武帝否决。

  后来昭帝时,依前议派打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屯田轮台,不久赖丹被龟兹王杀,轮台屯田亦随之中辍。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意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吉、意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可见此时屯田再次兴起,士卒也发展到1500人。神爵二年(公元前62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校尉始属都护”。自此一直到西汉末年,渠犁屯田始终与西域都护相始终,未曾中断。

  悬泉汉简中关于渠犁屯田吏士过往悬泉的记录,可看得出渠犁屯田的大致概况。如“1.五凤四年九月己巳朔己卯,县泉置丞可置敢言之:廷移府书曰,效谷移传马病死爱书,县泉传马一匹,骊,乘,齿十八岁,高五尺九寸,送渠犁军司令史。”;“2.瑰,乘,齿十八岁,送渠犁军司马令史勋,承明到遮要,病柳张,立死,卖骨肉。临乐里孙安所贾千四百,时啬夫忠服治爱书,误脱千,以为四百,谒它爱书,敢言之。守啬夫富昌。”

  这两简均为传马病死爰书。其中所记“渠犁军司马令史”,是屯田渠犁的下层军官。简1有明确纪年,为公元前54年九月十一日。简2虽无具体纪年,但亦可判断出大致年代。简背署“守啬夫富昌”,悬泉简中有同样具名的简还有“甘露元年五月乙丑朔癸未,县泉置丞敢言之谨移传车三乘,送客折伤盖蔑,不可用,唯廷关书府,请易,谒报,敢言之。受言。守啬夫富昌、佐闻充世。”两简同为“守啬夫富昌”具名,时代不会相差太远,大致亦在宜帝五凤、甘露间。《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渠犁屯田的士卒主要是免刑罪人,但基层军官,大都来自北军,更尽替代,还回北军,无论前往渠犁还是更尽回返都要路过悬泉。

  根据悬泉汉简记载可见,屯田的目的首先在于“连城而西,以威西国”。是汉武帝“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战略的组成部分。就其当时的具体作用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为来往于汉与西域的商人和使节提供了食宿和安全等方面的中转服务,在一定时期内保障了中西交通的繁荣畅通。李广利伐大宛之前,各国使者已十分频繁,“使者相望于道,岁中多至十余辈”,沿途小国苦于供给,经常有劫杀汉使之事。李广利伐大宛之后,首先开设屯田于轮台、渠犁,其目的就是“以给使外国者”。当时,除了贡使往来外,各国商人的来往也十分频繁,比如远在阿富汗北部的劂宾,每来使者或商贾,朝廷都要派使者护送至悬度。虽行程艰险,但“实利赏赐贾市”而往来不绝。再如地处中亚两河地区的康居,历来以经商闻名,他们遣子入侍,贡使往来,主要目的也在于“欲贾市为好”。安息则更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国,他们同汉朝保持亲密关系,经常献狮子、符拔一类取悦于汉天子,目的是垄断丝绢的居间贸易,牟取更大利益。两汉在轮台、渠犁以及楼兰地区的屯田,为这些商人使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正是由于“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才有了“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局面。屯田本身为汉唐盛世的大开发与大开放作出了贡献。

  其次,西域屯田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和两汉对西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军事保障。屯垦戍边寓兵于农,平时则耕田积谷,战时则出兵打仗。自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设立后,屯田活动一直是西域都护得以长期坚守的重要支柱。东汉三绝三通,凡是都护或长史存在时期都要与屯田共存亡。正是由于两汉在西域的屯田与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密切相关,后世历朝历代,凡是在经营西域方面取得卓著成效者,无不首先在屯田方面取得成功。

  再次,扶持亲汉政权避免内部动乱和免遭匈奴压迫。西汉在伊循和赤谷城屯田便是实例。都善国王尉屠耆是元凤四年(前77年)汉政府扶立的亲汉政权。他在汉日久,势力单弱,临走要求汉朝遣将屯田积谷,“依其威重”。赤谷城屯田也是由于大小昆弥分立,小昆弥不尽归“诸翕候之民”,并随时威胁大昆弥,汉朝此举主要是为了扶持大昆弥,及时处理乌孙内乱而实施的。

  最后,西域屯田还是汉与甸奴争夺西域的一部分。车师前后部、柳中、伊吾等地屯田即属此类。车师、伊吾等地乃西域门户,汉匈之间一向争夺得十分激烈。西汉五争车师,其中就包括争夺车师的屯田之利。地节三年(前67年),侍郎郑吉争车师得手后即派300成卒屯田时,“单于大臣皆日: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也。”结果数千骑常往来击车师,郑吉从渠犁将田卒1500人往救,也被围困在车师城中,后来只好“尽徙车师国民令居渠犁遨以车师故地与匈奴”。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戊已校尉屯车师,这时匈奴日逐王已降汉,“僮仆都尉由此罢”,后来又经五单于争立,匈奴称藩臣的时候了。东汉三绝三通,三通期间,车师前后部、伊吾、柳中等地屯田,也是汉与匈奴争夺西域的具体反映。

  张德芳总结道:“从悬泉汉简提供的资料研究两汉屯田西域,除了具有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外,无疑还是当时政治军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比单纯的政治军事措施更具长远意义。无论是繁荣丝路贸易,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还是维护祖国统一,防止外敌入侵,两汉的西域屯田都为后世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汉代手书墨迹的“温度”

  悬泉汉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地理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讲,它的“信息量”很大。故宫博物馆博士后程俊英从书法的角度为记者阐释了悬泉汉简的意义。她说,作为现代人我们是非常幸运的,看着精美的《悬泉汉简》,甚至可以感受到汉代手书墨迹的“温度”。“悬泉汉简让我们理解在书法史上独特的地位,在汉简出土以前,人们了解书法主要通过汉碑上的刻字,汉碑刻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汉字从篆到隶的发展,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诠释书写汉字的轻重缓急,也不能体现出两汉的书法风格,且在碑文中,体现东汉内容居多,西汉较少。故而在20世纪简牍出土以前,人们对于汉代书法的发展变迁还处于猜测和推想阶段并无过多实物可证实。上世纪初汉简在敦煌一经发现便震惊于世,随后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汉简作为重要的史料弥补了这一段时期的书体发展的缺失,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两千年前的书法手迹,从中探析到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及书法习惯。《悬泉汉简》的出版在书法界受到极大的关注。在悬泉汉简当中,研究者可以看到书体的演变和书法艺术的价值,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悬泉汉简不仅丰富了汉代书法的内容,也是中国书法笔法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出土简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学习的重点和热点。上世纪80年代以后书法创作上出现的‘甲骨风’‘汉简风’‘楚简风’则是借鉴出土之古迹进行创新的结果。今天,书法文化研究也慢慢深入到各种简牍的书写,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对简牍书写进行研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相信《悬泉汉简》也会为现代书法创作提供很大的借鉴。我相信甘肃简牍博物馆会陆续出现更好的资料,对我们现代书法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借鉴。”

  做好保护利用和研究 让甘肃简牍焕发出新的生机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告诉记者:“目前,甘肃简牍博物馆集中保存了4万多枚简牍以及相伴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因为悬泉汉简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重要性,我们想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监督研究和利用。第一个方面就是梳理整理研究,目前就是将其余的七卷悬泉汉简在三到五年内陆续出版。第二就是在此基础上建好新馆,做好各种展览和设计,方便大众参观。第三就是做好简牍的传播,用新科技、新手段、数字化的形式,通过各种融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让简牍以多种形式让大家熟悉和了解。”

  访谈到尾声,张德芳告诉记者:“《悬泉汉简》的出版对于学界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要事。因为它是第一手的文献,为学界研究提供了方便。另外对我国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话语权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料支撑。像《悬泉汉简》这种大部头、大规模的文献,是其他同类型文献所不能比拟的。它弥补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内容。怎样去弘扬传统文化,怎样去强化我国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国家,《悬泉汉简》给了我们立脚点和文化自信。”同时,我们甘肃汉简的馆藏、学术研究和保护之间是一种促进的关系,把简牍保护好是前提,但是仅仅保持在保护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地研究它,挖掘和了解它的内涵,才能知道它的价值。

  悬泉汉简既是我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今后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不懈地钻研和探索,来揭秘其中的文化信息,让这些曾经尘封在历史中的片段焕发出新的生机。

  撰文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静 部分图片由简牍博物馆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